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回复: 8

创作逻辑论,以吴用为例

[复制链接]

36

主题

370

回帖

90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905
发表于 2024-11-27 13: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作逻辑论,以吴用为例

在讨论小说的文本逻辑的时候,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将小说的创作逻辑与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逻辑,将这两者混淆起来了。其实这是两件事,创作逻辑不等同于现实逻辑。

对《水浒传》留意最多,基本上能见到的纸本的评论,都会翻一翻。论坛时代,看到好的评论帖子,也会追着看看。网文以泪痕春雨、曹铜爵、四平烟火等几位,还有一位谁,给忘记了,评论的都不错。

但到公众号时代,是个写手就能写一写,评论的太多太宽泛,基本上就找不到重点了。

公众号里有一位“桃花评”,评水浒评的不错,基本上等于是再创作了一遍,写的极好,有以上几位的水准,相当精彩,也有超过的地方。

但是看到评吴用的地方,还是要再拆解一下。

一般评吴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贬低,认为吴用就是“无用”,一种是抬高,认为吴用是“加亮”。其中争议的焦点,在于吴用给出的计策,究竟是村究级别的昏招,漏洞百出,还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算无遗漏的连环计,是前者,就是贬低,是后者,就是抬高。

而桃花评的意见是支持后者,当然是有一整套证据链的逻辑支撑的,不是瞎说白话。持贬低观点的,也是一样。

其实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以桃花的水平,也落入了作者施耐庵所布下的创作逻辑的陷阱里,出不来了。

试想,水浒传就是一个故事串子,有没有事实的影子,应该是有的。但是最近看到一个观点,说水浒传的话本,是历代说书人的集体创作,到施耐庵,不过是集大成,汇集材料再创作而已,当然,少不了时代的影子和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等。

话本么,也许说书人两口子夜谈,你一句我一句,就编一个故事进去,塞一点儿自己的私货,这个是有可能的,就是不知道什么年代什么人这么干了而已。

所以,施耐庵固然是作者,他也有历史的以及现成的材料,可以参考。那么吴用这个人的故事,是作者规定的,也是集体创作的,谁占多少比例,就分不清楚了。

那这个创作的过程,只和作者有关系,和现实生活,已经离开很远了。以上是对创作逻辑的还原过程,吴用的计谋,成败与否,已经和生活没什么关系了,只是在小说里成立即可。

问题是,现实逻辑什么样子,其实现实中的吴用,根本就预料不到那么远,什么连环计,要步步为营,是很难的。

具体什么样子,其实用一个词可以概括,就是“错因错应”。人是可以谋划事儿的,但事儿是不确定的,没有什么一个谋划连一个谋划,所有的步骤都料事如神,那样就不是人,而是真的神了。

错因错应,就是生活中的现实逻辑,未知对错,随时根据反馈调整对策。这和创作逻辑的一厢情愿的逻辑设定,是有区别的,当然,创作逻辑也需要合情合理,毕竟作者拥有全局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343

回帖

3392

积分

版主

积分
3392

版主

发表于 2024-11-27 17:1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撒花,边看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主题

877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195

版主

发表于 2024-11-27 1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逻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70

回帖

90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9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7 19: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懂,只知道个名词概念。

但常用逻辑学解决一些问题。

就是初步常识,

就很管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主题

877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195

版主

发表于 2024-11-27 20: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小流 发表于 2024-11-27 19:52
也不懂,只知道个名词概念。

但常用逻辑学解决一些问题。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06

回帖

1587

积分

版主

积分
1587

版主

发表于 2024-11-27 20: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砖家 于 2024-11-27 20:19 编辑

创作讲的逻辑
一般是指社会生活逻辑
但是,实际上
创作如果真的都讲或只依靠社会生活逻辑
那就不可能叫创作,或者说,

小说创作到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就终止了



比如,你管生你养你的人叫父母
你不能在小说创作中说,生你养你的人是你的子女
你也不能在小说创作中说,一把菜刀可以当床去睡觉。


创作还有另一种逻辑,
恐怕小流同志并不知道
那就是认知的范式逻辑
迷糊了吧,蒙圈了吧?

来,砖家给你启蒙启蒙


比如说,卡夫卡讲,格里高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了,这又不是神话故事,孙猴子转世了吗?
但是在小说里这是可以的。
可是这种逻辑又脱离了生活逻辑
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中遇到有人会变成甲虫
所以这就是认知的范式逻辑


说人话就是,你不可能创造出你从来没认知过的东西。
连想象都不能。
这可能有点绕,但没大事,小流同志可以引用儒家原典证明之。



小流同志大讲特讲水壶。。。。讲吴用,讲作者为何如此,比如名字本身的意义。。。。
还讲别人如何解读名著。


这些其实都是死脑筋了,所以我之前说小流同志可能没有创作过
所以想当然地认为作者如何安排会有某种目的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其实没什么,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
一是一般不太会超过现实逻辑(现实主义作品)
二是要遵守即定规则(不是逻辑)比如人物名字在史上有定论的,不能瞎JB改
三是人物名字或情节史上没有定论的,就可以随意用随意改。


孙猴子能不能自己去取经?
理论上是可以的
但你要这样创作,恐怕只会叫人笑掉大牙
因为取经不是他的任务
这就是既定规则不能随意改。


但是,虽然叫人笑掉了大牙,你仍然可以这样创作
这个意思,你可懂了?


所以,你把创作搞得太复杂了。

那么再说到各家的评论
那就更是五花八门
如果不能出新,那还评论个锤子


既然要出新,那就要跳出原来范围另寻新路
自然是先有一套逻辑做基础,然后推演出新思路


这点把戏就把你的眼迷住了?
看你那点出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70

回帖

90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9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07: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砖家 发表于 2024-11-27 20:17
创作讲的逻辑
一般是指社会生活逻辑
但是,实际上

用在自己身上吧。

嘿嘿嘿,

从来不看这些评论,

没有影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02

回帖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587
发表于 2024-12-1 1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逻辑是可以设定的,生活逻辑则应时而变——周易的要义就是求变中的有迹可循,有道可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370

回帖

90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90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 13: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鲁子 发表于 2024-12-1 11:40
创作逻辑是可以设定的,生活逻辑则应时而变——周易的要义就是求变中的有迹可循,有道可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4 02:27 , Processed in 0.1650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