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小流 于 2024-11-28 07:02 编辑
论两林困境,兼论本质上的不开心
有一次在苏州,碰到一位老兄,一路尬聊,没有什么话题,说到读书。说喜欢读历史,再问,说家里让读史记与资治通鉴,读完了。聊到这里,就聊不下去了。那位老兄的意思是,闭嘴吧,俺什么都知道,一切尽在掌握。
其实读史这件事,很小的时候,也有体会。那时小书架上有一本略大开本的历史小故事,题目大概是《两晋南北朝隋唐册》,是一个系列中的一册。这本书侧身于赤脚医生手册,养鸡,针灸,葡萄种植之类的小册子之间,不能算是明珠暗投,也差不多少吧。这本书是借来的,而今借书人与出借人,都已作古了。
上学了,常翻这本书,有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的味道。印象里比较深的是三个故事,一个是檀道济起兵睡觉,一个是娄师德唾面自干,还有一个是周兴来俊臣请君入瓮,其他故事,都忘记了。
檀道济起兵,打谁忘记了,和一个老兄一起睡觉,那个老兄怎么也睡不着了,明天就做,生死未卜,而檀道济睡得呼呼的,没事儿人一样。那位老兄搞不清了,就问他。他的意思大概是,生死这玩意儿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怕啥。
所以,读史,确实可以找到一点儿资源,没事儿的时候,多向古人学习学习。
近代福州,出了两位姓林的,林则徐,死后还有谥号,林文忠公,字少穆,也有叫少穆公的,看看人家姓林的,够可以的,林文忠公那么一叫,是吧,多大的荣耀啊。
读史,确实有用。比如高小影同学,退休了,开始读史,退藏于密,在史海里爬梳几个故事,怡然自得,公之同好,也不错的。
但是高同学不快乐,还是本质上的不快乐,这就奇怪了,有什么事,让什么人,引发本质上的不快乐呢?
其实吧,就是进退失据的原因,进,做不了保家卫国,功业著于青史,比如林文忠公那样子。那样是不行滴,那样绝对不可以,怎么能便宜了他们呢?
那么退呢?退就更不行了,舍不得娇妻美妾,华屋良田,所谓水凉是也。岂止是水凉,简直是脖子梗那里更凉才是。
所以,看看,多么的纠结,简直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这样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看看时间,到点退休了,心急如焚,再看看时间,不够用了啊。
这可怎么办啊,大厦将倾,澄清之志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眼看要付之东流了啊。
嘿嘿嘿,内心之焦灼,如在眼前,其情可嘉,其志可悯,好人啊,大大的好人。
其实吧,放松一些,历史自有美意,要成就谁,自然就成就谁了。不要争,不要急,不要抢,莫要慌,心态放平和一些,像檀道济那样,该吃吃该喝喝,逍遥快活,过一天有一天的收益和进境。
去掉本质上,去掉不,多找点儿快乐的事儿做做。看看野史笔记,找几个故事看看,那是个人爱好,培养一下,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