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1|回复: 40

【红楼隐】系列前二十三篇合集(2024)

[复制链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6
发表于 2024-12-11 10:1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手可摘星陈 于 2024-12-31 19:40 编辑

先说几句吧:
《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我见》,是我从2021年2月开始历时两年零十个月完成的共五十一篇文章的一个系列作品,这个系列的每个观点的对应细节,都和前八十回有关。虽然在天涯社区没关服之前写的文章,发在红楼版块,得到许多红学方家在帖子交流指正,可是真要整理拿出去找出版社出版,我还是有些胆怯,怕有纰漏和谬论,被读者批评。

为此,我在去年11月底写完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我见》后,开始着手写《红楼隐》系列。

《红楼隐》系列的宗旨是,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里,专门挑隐藏的不写之写和一些疑点难点的细节情节来阐述个见。目的是在写这些文章的同时,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再一次对照一次。等到《红楼隐》系列完稿时,回过头来再修改《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我见》时,就不仅有以前天涯那帮红学方家的意见,还有自己在写《红楼隐》时的重新认识。那个时候,修改完《红楼梦后四十回之我见》,也整理完了《红楼隐》,再看看能不能达到常规出版的水准吧。
本来,这个系列首发在其他两个网站,要在六星论坛的华夏儿女版整理的,谁知才整理了几篇,华夏儿女版就被光明顶霸占去做了他的私家花园了。幸好,李熙哥不计前嫌给我一个马甲,又遇到小昭小明小诗画等原天涯红袖的朋友,使得我又找到整理旧作的地儿,和值得交流沟通的人了。

目前,《红楼隐》系列已经写了23篇。先把这23篇的目录整理出来,并抽空勤快一下,修改一下错别字,归纳到一起存稿。备注:所有文章里的【】里的文字是引用《红楼梦》文本里的原文。

《红楼隐》前二十三篇目录:

1、《红楼梦》书名是如何胜出的
2、甄士隐为什么会和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
3、香菱的亲生母亲是谁
4、秦业家的经济状况
5、巧姐的婆婆原来是她
6、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
7、林如海的慷慨解囊背后
8、关于晴雯被逐
9、鸳鸯的朋友圈
10、关于薛家进京
11、金玉姻缘说的背后
12、宝玉到秦氏房间午睡的隐写
13、诗社没落的暗线
14、秦氏托梦的暗线
15、黛玉为什么不能给宝玉做妾
16、金陵十二副钗又副钗名单
17、养小叔子的是谁
18、说说送宫花
19、惜春母亲之谜
20、元春省亲之谜
21、关于大观园的两个问题
22、凤姐最高光时刻的后遗症
23、袭人回家吃年茶的不写之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10:2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红楼梦书名如何胜出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空空道人通过和石兄对话,决定把石头上面的文字抄下来做为故事传播之后的文字是【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段文字,是对《红楼梦》这本书,曾经有过的几个名字的介绍。我们从中知道了,《红楼梦》第一个书名《石头记》是补天弃石(石头)取的,第二个书名《情僧录》是空空道人改的,第三个书名《风月宝鉴》是东鲁孔梅溪改的,第四个书名《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起的名字。
   《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这里面也没有《红楼梦》什么事啊,《红楼梦》怎么就能取代了以上四个书名胜出呢?
   要揭开这个答案,先从版本里找——在《红楼梦》多达十几个版本中,在甲戌本里,找到了一句其他版本里均没有的提示,【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话的排列顺序是在《情僧录》后,《风月宝鉴》前。
   为什么其他版本没有,唯独甲戌本有【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呢?我们都知道,在现红学界,把凡是有脂砚斋畸笏叟等评语批语的只有前八十回的版本统称“脂本”,把120回的程甲本程乙本统称“程本”。
   有人考证,所有脂本的祖宗就是甲戌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而这个版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了出风头推翻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勾结一商人造假。就是把原上海有正书局(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个民国当时人写的批语的本子拿来做了部分修改,推出的所谓线装本甲戌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由于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使得胡适的曹家说续书说观点被炒作的红火,成为新红学。当时的学者们,有反对胡适的新红学派,有认可胡适的新红学派。还有一派就是“分羹”派——这派的人少到屈指可数,却都是高智商,即一看胡适这个作假法能名利双收,也开始了造假要在“新红学”热里分一杯羹。分羹派们,就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参考,删改文本修改批语,然后号称发现新版本。最有意思的是前苏联也参与其中,说是在道光年间,有位俄国传教士在中国民间收购了一本线装本《红楼梦》,收藏在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博物馆。中方派出冯其庸周汝昌等人,去苏联专门鉴定这本藏品。于私,冯周是新红学的收益者,巴不得有新版本能加入到“脂本”队伍呢。于公,前苏联那个时间节点亮出他们收藏的线装本《红楼梦》,就是要和中国政府有改善关系的意图。这涉及到了两国外交的关系,冯周等哪敢做破坏中苏两国政府的友好的事?这就是著名的列藏本横空出世背景。
   我举列藏本这个例子,就是证明,脂本的乱象横生。那么,那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我推测就是一句脂砚斋们的评语,不是原文本的文字。因为,从那几个书名被取代的顺序来看是越在前面的越早,早期的名字被不断修改者又给替换了。程伟元高鹗出版这本书,他们要么用最初的名字《石头记》,要么用最后的名字《金陵十二钗》,没道理掐头去尾,不选《情僧录》不选《风月宝鉴》偏根据甲戌本选了《红楼梦》做书名的。
   我这样的不学无术读者都能看出甲戌本【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句话有出现的位置不合理问题,分羹派们的智商和阅读理解能力可比我高的不是一星半点,他们也看出了这句话出现的不妥,就删去了这句话。而甲戌本,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光着身子游行的皇帝,明知那句【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出现的位置不对,出丑了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我读《红楼梦》还是以程高本为准的。
   程高本里,从《石头记》到《情僧录》到《风月宝鉴》到《金陵十二钗》,可以看出,书名是后面的否定前面的。那么,程伟元高鹗要出版这本书时,应该用最后一个书名。
   那么《金陵十二钗》是最后的书名吗?答案肯定不是。
   最后的书名,是隐藏在《金陵十二钗》后,和【并题一绝云】前的。作者为什么隐去不写?因为红楼无闲笔。
   这个闲笔一是指没有多余出现的话,一是不重复啰嗦。文本里【 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已经言明了曹雪芹增删五次,也就是说他每次有一个书名,最后的一次是《红楼梦》。
   也许有读者不明白,那三次不是石兄、空空道人、东鲁孔梅溪,怎么能都安在曹雪芹身上?
   文本开篇凡例里,说的明白,“我”是作者,我要把“真事隐”用“假语真言”来为闺阁昭传。也就是“我”是要用分身法存在在故事里的。即书里的“补天弃石”“甄士隐”“贾雨村”是“我”的分身。补天弃石对应的是石兄《石头记》。甄士隐对应的是空空道人《情僧录》。贾雨村对应的是东鲁孔梅溪《风月宝鉴》。“我”就是曹雪芹,是以上那几位分身的真身。“我”的分身共同点是全能视角,知道书里故事的主线凡间的宝黛爱情等和暗线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因果等。
   纵观全书,具备这个上帝视角共同点的,还有一个角色警幻仙姑。所以,警幻仙姑也是作者“我”的一个分身。宝玉游太虚幻境,在警幻仙姑的薄命司里看到的册子是正册副册又副册共十五个人物的判词,又看到除了薄命司外,还有其他各司。这就是指出了《金陵十二钗》这个书名不够全面的概括书的内容立意宗旨。在多如牛毛的词牌名,为什么警幻仙姑偏用《红楼梦》呢?说是《红楼梦》这个词牌好吗?可是,通过宝玉的感受告诉读者【甚无趣味】,警幻仙姑只得停止了往下演奏。
   从警幻仙姑停止往下演奏看,这词曲《红楼梦》比册子判词还要多,是对所有的事、人物咏怀感叹的。宝玉听到的是一支曲,这一支包括了引子到终十四小节,整个《红楼梦》词曲警幻仙姑说有十二支,宝玉听了只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支曲包含的十四个小节,那么,整个《红楼梦》就是12×14=168小节。可见这个《红楼梦》包括了书里的明线暗线各分支和各路人物,比《金陵十二钗》做书名贴切全面。比《石头记》《情僧录》单纯的记录,多了作者的感叹咏怀有了人情味儿。而《风月宝鉴》从字面看,风月相对于全书故事不够了,因为书里除了众风流孽鬼的风月案一条线外,还有一条是关于家族兴衰线,所以风月这个词也不全面。宝鉴,是有醒世的一面,但还没有彻底醒悟,还在有规避风险劝人不要涉险的意识形态。而《红楼梦》这三个字不仅是梦里啥都有的全面,又是明确的告诉世人,宝鉴其实不管正面背面怎么照人都得死亡,人生最后都是一场梦。就看我们能不能像空空道人那样,【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读完全书,明白了哪怕如住在红楼里尊贵的人物,最终在死亡面前都是在劫难逃,活着时经历过的事情,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梦。但是梦的过程,是值得人怀念留念伤感感怀的。这也是《红楼梦》讲的故事并不是轰轰烈烈快意恩仇跌宕起伏,只家庭琐碎,各种角色小悲小喜,却能引起读者共情,成为四大名著的原因之一。
   作者曹翁,在悼红轩披阅十年增删五次,不光是内容,书名从《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直到正式命名《红楼梦》,可见曹翁的精益求精。
   备注:【】里文字,引用《红楼梦》原文
   (完)
   2024-1-2

2806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3

回帖

92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92
发表于 2024-12-11 13: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下了这样细密的功夫。

我也觉得红楼梦这个名字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1 14:57: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尖弹出盛夏 发表于 2024-12-11 13:14
点赞,下了这样细密的功夫。

我也觉得红楼梦这个名字更好。

谢谢盛夏老师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02

回帖

158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587
发表于 2024-12-11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是一个肯下苦功夫的趣人。希望早日整理成册!

这一篇,好像在哪里阅读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主题

877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195

版主

发表于 2024-12-12 09: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学专家级别的。赞赞赞。
少年看过红楼梦,囫囵吞枣,不爱看,看过许多红学家研究,最可笑的看过红楼梦出现最多的字是哪个。也不知道研究个什么?
跟着学习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2:3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可摘星陈 于 2024-12-12 12:58 编辑

2、《甄士隐为什么会和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
《红楼梦》【第 一 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里叙述:甄士隐午睡,梦里遇到了一僧一道。他听到这一僧一道谈话,主要是那一僧向那一道,讲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因缘,要把一个蠢物夹杂在一众风流孽鬼中下凡历劫。甄士隐不知他们说的那个蠢物是何?就上前跟一僧一道询问。【那一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是找遍整个《红楼梦》,也找不到甄士隐为什么会跟这个蠢物——补天弃石——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的答案。

本人只好亲自出手,根据文本里的相关内容,给一些读者梳理答案如下:

1、凡例【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从这段原文可以得出甄士隐就是通灵(宝玉)。让他们有一面之缘,是再次告诉读者他们其实是一个人。用我们现代说法是他们处于不同的平行空间是不同空间的分身——戚廖生序说“一歌二喉,一手两牍”就是这个意思。。

2、为了更好了诠释甄士隐就是通灵宝玉,作者先是让补天弃石旁听了一僧一道的对话,听他们【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后来让甄士隐旁听一僧一道高谈快论,听的内容先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属于【神仙玄幻】后讲到风流孽鬼下凡历劫属于【红尘富贵】。这样的,又一次安排甄士隐和通灵宝玉其实是一个人,所以他们才有一面之缘。作者是怕读者看不懂,含蓄的告诉读者一僧一道遇见的补天弃石和甄士隐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分身,一僧一道讲的话也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作者不明写这两次谈话的内容是一致的?要采用先概括【神仙玄幻】【红尘富贵】,后采用分别细写,指出【神仙玄幻】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因果,【红尘富贵】是一干风流孽鬼下凡历劫呢?这是因为,两次都详细写一僧一道谈话内容,就犯了文章重复的弊病了。这样,分别采用概括和再详细具体的写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制造了悬疑神秘感,吸引读者继续跟读。

3、因甄士隐是通灵宝玉的一个分身,【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入了一僧一道两个法眼,提前让他入梦听因果,要他看破红尘做他们的弟子,将来好演说太虚情。

4、那一僧一道对补天弃石(通灵宝玉)说过世间【“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联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让甄士隐见通灵宝玉,是一僧一道也要告诉他这个道理,同时也让通灵宝玉看到他的另一个分身在世间马上就要应验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甄士隐在凡间的结局看破红尘,他跟着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不知所踪,也是通灵宝玉的下凡历劫结局看破红尘不知所踪。


5、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也在一众风流孽鬼里面,还是金陵十二副钗首位。风流孽鬼下凡历劫这事,和他有渊源。希望甄士隐和通灵宝玉的一面之缘,能让甄士隐悟到自己的女儿也是一干风流孽鬼里的一个,提前为女儿做打算。可惜甄士隐不愧为是块石头蠢物一个,等梦醒了,一僧一道又幻化成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也没点醒他,使得英莲被拐。

综上所述,《红楼梦》第一回里,如果不能理清楚,甄士隐、补天弃石、通灵宝玉乃至神瑛侍者是一体的,是不同的分身,就会永远解不开甄士隐为什么会和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这桩公案。
(完)



3、《甄英莲的生母是谁》

《红楼梦》的写作方法中,有不写之写。这种写法的高级之处一是文笔简洁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啰嗦;二是涉及到书里人物一些负面的印象有所遮掩;三是制造了悬念增加了阅读时思考乐趣和话题性。本人通过自己阅读总结,把一些《红楼梦》文本里的不写之写逐个提出来并做解析,整理成《红楼隐》系列。欢迎各位读者朋友交流斧正。谢谢!
   ——题记
  
   大多数读者看到这个题目会说,甄英莲不是甄士隐的女儿吗?甄士隐的老婆是封氏,她的生母就是封氏呗,这还要问?那你们就是想当然了。
   《红楼梦》第一回里关于甄士隐家庭的文字介绍是【庙(葫芦庙)傍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封氏是嫡妻。
   什么是嫡妻?就是原配结发妻子正室。在旧时有三妻四妾之说。三妻是嫡妻,偏妻和下妻。嫡妻就是男人明媒正娶的正房,也就是当家做主的妻子。而偏妻和下妻名义上也是男人的妻子,其实身份比较卑贱,她们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地位和身份。
   这里介绍封氏,用了嫡妻一词,隐写了甄士隐还有其他女人。只不过这其他女人要么是偏妻和下妻地位低,也就向冷子兴跟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只介绍贾赦的正室,至于贾赦的小老婆是上不了台面不值得介绍的,我们也就不知道迎春的娘姓甚名谁了。这里介绍甄士隐用了嫡妻,就是说甄士隐在明媒正娶嫡妻外,还有女人,只不过没有正式聘娶,私下里跟甄士隐有男女关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曹翁介绍封氏用了八个字【情性贤淑,深明礼义】。一个乡宦家的老婆,为什么要说她贤淑深明礼义呢?再看,甄士隐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而没说他和封氏无子只有一女,就表示这个女儿只是甄士隐的不是封氏亲生的。甄士隐的年纪半百,可以推断出来,甄士隐的老婆是原配——过去人早婚——他的老婆年纪和他相仿——英莲三岁,封氏四十五六岁时很难怀孕。所以,曹翁介绍甄士隐的家庭人员时,把封氏放到前面,夸她贤淑深明礼义,再介绍甄士隐的性格和他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就是隐去了封氏自己不能生孩子了,懂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意或者是她有意安排了女人给甄士隐借腹生子。
   旧时,小妾小老婆生的孩子,都得认正室做正母。英莲的妈,因没有明媒正娶,或者是和封氏有约借腹生子,曹翁也就没有提。书里也不提封氏和英莲有互动,只是甄士隐和女儿有互动,爱如珍宝抱着上街玩。用我们世俗的话说,就是这个女儿不是封氏生的,她是名义上的英莲妈,同意甄士隐跟其他女人生孩子就够意思了称的上深明礼义了,她不亲近英莲也不算毛病。
   因封氏不是英莲亲妈,正月十五也就不会过于关注英莲的活动情况了。甄士隐没有去看灯会,只让老家人霍起带着出门看灯,他在家里做什么?答案呼之欲出,在家里跟那个年轻的女人春宵一刻值千金呢。这倒不是说甄士隐是个老色鬼,毕竟那个时代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的目标是生个儿子。
   也正因为甄士隐的自顾自的在家宅着,以为老婆封氏会照看女儿呢。老婆封氏因英莲不是亲生,元宵佳节自己独守闺房,连出门看灯都没有心情,哪里去管英莲谁带的?这才导致互相指望,天亮后才发现霍起和英莲都没回来,才想起出去寻找女儿的荒唐事。
   英莲失踪后,封氏要是亲妈,她的悲伤是不比甄士隐少的。从书里看,只着重描写甄士隐因女儿丢了,整个人精神跨了。为什么跨了?有思念女儿也有自责和后悔,他要是不在家搂小老婆,亲自带女儿去看灯不就不会丢了吗?(这也是我读红楼梦第一恨的讨厌的人就是甄士隐的原因。)
   那么,甄士隐的其他女人是谁呢?答:娇杏。
   娇杏是甄士隐家里的丫鬟,元宵节家人霍起带着英莲出门看灯,她个丫鬟在家干什么?这是疑点之一。疑点之二,娇杏要是普通丫鬟,家里来了严老爷留饭,她是要去帮忙张罗饮食的,毕竟甄士隐家里不超过四个丫鬟。而娇杏却能悠哉悠哉的在摘花打发时光。可以看出她这个丫鬟特殊。疑点三,娇杏发现家里有个陌生男人,马上能想到是贾雨村,当时她的心里活动是常听老爷讲贾雨村如何如何的。试问,要不是她和甄士隐关系亲密,男主人会跟一个普通丫鬟常说东说西讲到贾雨村吗?第四个原因是英莲长得像秦可卿,是集黛玉和宝钗之美于一身的超级美女,这个有娇杏的基因。因为娇杏要是不极美,贾雨村不能一下子就看中并久久不能忘怀,后来在人群里能一眼就认出娇杏并把她扶正。这四个疑点,证明娇杏最起码也如平儿那样,是甄士隐的通房大丫鬟,是可以和甄士隐发生男女关系的。
   说到这里有人会抬杠,娇杏是英莲的妈,英莲丢了她怎么不悲伤呢?应该是也悲伤的,只不过有亲生父亲和嫡母在前面,嫡母的悲伤都一笔带过,她名不正言不顺的作者不提。又有英莲一生下来就被甄士隐当嫡女养了,她没有名分,平时不怎么亲近英莲,功夫都用在甄士隐身上和其他方面了,和英莲感情不深也是一方面。
   通过以上的梳理,再看英莲丢了后,甄士隐精神跨掉了,跟着跛足道人走了,而封氏只对丈夫离家出走悲伤了一回带着两个丫鬟靠做针线为生有了理解——因为封氏不是英莲亲妈。
   贾雨村被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人,埋怨他忘恩负义没有让英莲跟封氏团圆。如果读懂了英莲的生母是娇杏,也就不能再冤枉贾雨村了。他是先娶了娇杏,后遇到英莲的。娇杏生过女儿是甄士隐的没名分女人,贾雨村以前不知,娶了以后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嫌弃的。一是那时候男人把小妾是当财产可以互相赠送的,也就是男人对小妾多不重视,也不在乎女子过去是谁的妾,二是念娇杏当年回顾之情,三是他只是纳个妾而已。
   娇杏的命好,跟了贾雨村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儿子,贾雨村的正妻还死了。从贾雨村能把她扶正来看,他是真爱她不会计较她的过去。
   后来贾雨村把英莲判给了薛蟠,在乎四大家族势力的因素在明,暗地里也和英莲的生母有关。因为他把英莲送给了封氏,娇杏也就知道了,这多少会影响到他的家庭现状。
   (完)

共23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主题

8771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195

版主

发表于 2024-12-12 15: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看一遍,虽是一家之言,也是深究细探,考据充分,独树一帜,对红学研究大有裨益。
赞叹一声,这是红学迷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085

回帖

783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35

管理员

发表于 2024-12-12 2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呀,要成红学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7:2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明五羊 发表于 2024-12-12 15:20
细看一遍,虽是一家之言,也是深究细探,考据充分,独树一帜,对红学研究大有裨益。
赞叹一声,这是红学迷 ...

一家之言这个评价甚好。文无第一,不单是指写,也包括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4 01:38 , Processed in 0.2021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