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5

码头文化,重庆人性格的底色

[复制链接]

281

主题

3053

回帖

776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766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3-20 2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江环抱的重庆,历来都是一个水码头的城市,凭借两条大江的水路交通便利,在陆路因群山阻碍,行路艰难的情况下,水路是重庆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

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就是说的走水路,从重庆到江陵(湖北荆州)的快捷。

在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朝天门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当时天子下达的圣旨,都是经水路从南京而来,人们在面朝南京方向的城门下的码头迎接天子派来的御差,,故名“朝天门”。

因此,重庆曾经万舸云集,商贾往来于水码头。特别是近代开埠以来,重庆成为全国第二十个,西南第一个对外开放城市,外国企业也接踵而来。重庆,成为西南最大的出口通道。

在重庆这座城市,由于码头的重要性,因此码头也是个来钱的地方,这必然会被各方的势力盯上。为了维护各方势力和人群的利益,人们自发组织起帮会,帮会有帮规,有老大和大小各分舵的头目,用于管理各个码头和平衡各方的利益。

在明末清初,打出“驱除鞑虏、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的一个分支“哥老会”,在清末逐渐流入四川,四川便通称为“袍哥”。

由于袍哥组织是以够哥们,讲义气为特点,很多青年都加入寻求保护,这袍哥逐渐就成为管理码头的帮会组织。

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同盟会”的策划下,利用各地袍哥组织作骨干,导引农民推翻清朝政权。袍哥由地下走到了公开,大量的下层群众蜂拥参加袍哥组织。

至抗战前夕,重庆有六七万袍哥。当时重庆人口才47万(主城),即超过10%的人加入袍哥。这还是按总人口算的,如果再减去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个比例更加惊人,超过一半的青壮年加入袍哥。想想看,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青壮年都加入了同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多么牛逼?

那时候,基本上各个地盘都被袍哥组织控制,不只是码头,袍哥的地盘都叫码头。

到一个地方,不拜袍哥的码头,不管你是当官还是做生意,哪怕是讨饭,都混不走。


因此,重庆这个城市,就通通被打上了袍哥的烙印。重庆的文化,就是码头文化,也就是袍哥文化。

袍哥,毕竟是一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建国以后就被取缔了。

但是袍哥文化中的一些积极的东西,对重庆人的影响很大。

袍哥文化的核心就是兄弟至上,义气至上。这种文化塑造了重庆人耿直,豪爽的性格特征。

因此,码头文化(准确地说是袍哥文化),构成了重庆人性格的底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343

回帖

3392

积分

版主

积分
3392

版主

发表于 2025-3-20 22: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3053

回帖

776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766

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25-3-20 22: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886

回帖

2443

积分

版主

积分
2443

版主

发表于 2025-3-20 22: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和武汉,相似度很高。重庆有嘉陵江长江,武汉有汉江长江。重庆人其实是由湖北人迁移过去的,口音差不多的。说到码头文化,我看武汉比重庆有过之而无不及。人称重庆江城,人也称武汉江城。武汉的黑社会很多的,武汉人在中国最具小市民气息,重庆大约也具备这个特征。

袍哥,很亲切,想起了《傻儿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7

主题

8719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080

版主

发表于 2025-3-21 0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重庆特色——袍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426

回帖

135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1
发表于 2025-3-21 12:4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至上义气至上,是李老板的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3 05:23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