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的早晨我起得很早,拉开民宿的窗帘。看到外面晨雾氤氲。
这是我很熟悉的景色。一般说来到这个季节,步云山的早晨基本都是这样。
我因为要安排我们这一行人的早餐,民宿这个地方没有早餐。同时我也想早晨去看一看晨光曦微里的步云山。
我告诉和我住一个房间的兄弟,早上8:00带着大家去吃早餐。然后我一个人带着相机就走出了客舍。
太熟悉的街道,因为在几十年前,我每天早晨上学的时候都会路过。当然那个时候也比较辛苦,我每天上学放学来回是30里的路。可以说是一个很长的距离。
那个时候我曾经和父母探讨过,是不是给我配一台自行车更好?当时的情况是自行车比较难搞,那个时候是需要有票证供应的。而且那个时候的路况也不像今天,那时候都是曲曲弯弯的山路。坡路弯路的比较多,而且是砂石路,所以他们就一直没有同意。
很多年后,当我自己有一部单车,而且我喜欢骑行的时候。其实我挺怀念当年那段没有自行车的日子。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怎么就会在几年的时间里就那么坚持风里雨里的一路走过。
我沿着乡里这条主干路一直走。走到属于乡中心的红绿灯,直行就是去盖州的方向。右手就是去步云山的方向,我当年的中学就在右手这个方向。
我先去早餐店和早餐店的老板打了一个招呼说了一下我们8点左右会有20个人左右在这吃早餐,让他们有所准备。
然后我就一个人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走。走过了一座大桥叫步云山乡桥。在当年没有这座桥,这座桥是2013年竣工的。
当年差不多在这个位置有一座石拱桥。这座石拱桥横跨了步云山乡最著名的这条河流叫蛤蜊河。最早的时候也没有这座石桥,有的就是半潜入河水中的这样一个叫水中桥吧。
在枯水的季节,这条河说实话乏善可陈。但是一旦出现大的降水降雨之后,它就会变得汹涌澎湃。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河中水里的桥就不能用了。
所以乡里修了,当时叫公社修了这个石拱桥。修建这座桥的时候,我们是参加过的。在几乎冰冷的河水里搬运石头,也是相当令人难忘。我站在现在这座桥上,极目远眺。看到晨雾中的步云山。十分的巍峨壮观。
这座山我曾经登过一次,是学校组织活动去的。那时候上山没有正式的道路,完全是野蛮攀爬。当然是有一条简易的战备公路。我记得很清楚,在步云山的山顶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坑道工事。而且还有比较深邃的隧道你,这在当时都属于战备工程。因为这里是辽南的第一高度。当然我们登山的时候,这个战备工程基本就废弃了。
一个人到他站在几十年前在生活学习过的地方的时候。他内心肯定会有一些波动或者想法,至少我是这样的。
我看了一下桥的上游和下游,因为是枯水的季节,河滩裸露。随手拍了几张片子,我就转身去了我当年学校那个方向。
每一次来到当年读过的中学去看一看也是一场必修课。这里是整个步云山乡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我走到快到学校的时候,正好是学生们早到校的时间。我看到有校车,有私家车,还有学生们骑的单车。
当然学校和我们当年的位置基本没变,但是硬件已经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我们当年是几排平房,现如今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楼。后面似乎是学校其他的办公场所。
我和在学校门口的值周老师随便聊了几句。得知了一个让我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数据。这所学校是全乡的初中学生所在地,现有学生只有160人。很显然,连这座学校的一层教室都坐不满。
我突然就想起来,昨天晚上我们在聚餐的时候,我和我那个曾经在乡里中心小学做过校长的同学闲聊。他也跟我说了几个数字。全乡现有小学生320人,全部集中在乡中心小学就读。而当年他当校长的时候,学校最高的生源数量是全乡2400人。
说实话,我听到这些数字之后,觉得挺不是滋味。这个数字仅仅是六七年之后这样一个变化。
因为至少这些数字折射出一个现实。那就是在这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基本都走出去了。而且一般说来走出去回来的可能性都不大。很显然,一个振兴美丽乡村却后继无人的现实就摆在这里。
口号喊的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这个世界要改变的话需要靠的还是人。靠的是后继有人有足够的生力军。如果没有后续的人才,我觉得振兴美丽乡村就是镜中月,水中花。
由此我也联想到不久前看过的一些数字。就城市里面也不断的有一些学校,因为生源不足,面临着关停并转。随着人口生育的锐减,估计这个情况一时半会儿不会得到扭转。
在这所中学的后面有一个步云山乡的历史文物。那就是最早乡里的小学所在地。这所小学是当年张学良和第一夫人于凤至捐款建筑的。完整的保留下来了,现在是整个步云山乡的中心幼儿园。我在这里也拍了几张片子,算是做一个此行的记录。
8:00我们准时吃上了早饭。吃过早饭之后我们就出发了,按照我们的计划是直接走崔桂线,也就是最美的乡村公路之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我们在这条公路上走了不到1/3。看到这条路封路了,原因是前方出现了道路塌方。没有办法,我们又折返,出现这样一个意外之后,我们也决定不去庄河市了,也算是把遗憾留在下一次。
说起来有点匆忙的,庄河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每一次来都是匆匆忙忙,每一次走也是比较匆忙。但这一次大家依然觉得比较有意思。
在回去的车上,我的一个同学问我,这样的事情,这样的活动,你还会组织吗?我沉默了片刻回答她:像这种大规模的,大范围的,可能我不会再去牵头组织。但是这个地方我相信我一定还会再来。
她马上回答我说你再来的时候记得一定喊上我。
我问她,你为什么一定要再来?她说:就和你一定要再来的理由一样。
于是这一瞬间,车上很多同学都在说,适当的时候你还再组织组织大家来吧。只要我们走得动,我们一定来。 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