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徐志摩 二首 七律 新韵 陈玉喜 【一】 绝才惊艳属徽因,梅报松竹三友亲; 惠气颇高兴趣广,诗歌建筑散文欣。 情痴逸世志摩伴,喜怒悲欢献浸音; 刻骨铭心怜剧幕,英年早逝慰灵魂。 【二】 聪明美丽气非凡,魅力诗文浪漫宽; 梦寐以求思幻灭,已婚遗憾世俗延。 沦为悲剧欲别愤,爱慕之情携念瞒; 夜色柔纯难感蔓,杵留挽华暖温年。 赏析; 林徽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涌现出的,知识分子中惊艳绝才的才女,关于她的故事,更多的是围绕她与徐志摩、梁思成与金岳霖三者之间展开,今天具体说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于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人艳如花”,携当时名气颇高的才子徐志摩与泰戈尔同行,绘成一幅松竹梅三友图,在当时被称为第一才女,作品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建筑的方面,业余创作具有专业水准。 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牵挂一世却终不能在一起,而在林徽因一生情感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徐志摩。1920年四月,16岁的林徽因牵着父亲的手,悄然登上了伦敦的岸。在这座多雾的城,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幕情感悲剧正徐徐开幕。她并不知道,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她将会遇到那个逸世情痴徐志摩,从此悲欢喜怒,生死歌哭,牵动一生。 在英国期间,林徽因认识了徐志摩。他是粱启超的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学,是一位很有魅力的浪漫派诗人。1920年到伦敦,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性情相投,成为好友。当他看到林徽因时,感到她气质非凡,并为她的聪明,美丽,活泼所倾倒,而最为让他梦寐以求的是,她对文学的热爱和那敏锐的观察力。 爱上了林徽因,徐志摩从此成为了讴歌美的诗人。爱上了徐志摩,她开始慌了,她爱上了比自己整整大八岁的徐志摩,记得她第一次见他是,唤他作“叔叔”。然而无论是徐志摩还是林徽因,当时都还不明白,这是一场一开始就出现幻灭征兆的感情,最后,终将只能沦为悲剧。 徐志摩,从小便按照父亲的给他安排好的路线走着,虽与父亲的思想有很大的偏差,但在婚姻上,他仍然接受了父亲的安排,早在1915年便遵从父意与张幼仪结婚,对于一段无爱婚姻,徐志摩总是充满遗憾的。 而遇到了林徽因,他便如遇到了心中的灵魂伴侣一般,义无反顾。他对她表达喜爱之情,相守之意。她们深爱对方,可是在林徽因的内心,她不愿做一个介入者破坏他人的婚姻,于沉重与痛苦中,她随父亲踏上了归程的船只,欲以离别作了断。 而后徐志摩携妻子张幼仪,搬至离康桥六英里的乡下居住,时隔两年,对于无爱婚姻忍无可忍的他,毅然决定与妻子离婚,第一时间找到林徽因,说明重修的来意,以及已和妻子离婚的消息,可是当时林徽因已经和粱启超之子梁思成有婚约在身,况且徐志摩已经是已婚的人,而且家境均不如她。于林徽因而言,有父亲的反对,家人的劝告。于徐志摩而言,有社会的舆论,师长(粱启超)的无奈。在多重压力之下,林徽因最终选择与梁思成出国留学,纵使情到深处,也免不了在乎世俗的眼光。 虽然说两个人最终没有能够走在一起,但是他们两人的爱情,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以及浪漫的情诗无法到达的境界。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是世人无法理解的一种纯纯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