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5-3-14 08:03 编辑
西安钟楼 四首 七绝 新韵 陈玉喜
大明洪武高楼耸,深绿琉璃银彩虹, 画栋雕梁鎏靓顶,辉煌金碧巨隆钟。 【二】 唐朝铸造景云斗,景龙观明移钟楼, 纹饰铭文原钟型,音质嘹亮雄浑游。 钟楼四面书楹联,秦川胜地五千年, 贴金宝顶盛开放,东南西北四街牵。 【四】 洪武南京迁长安,钟楼东迁碑文瀚, 明柱回廊彩雕门,浓郁民族宏伟昙。 赏析; 西安钟楼简介: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现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西安钟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它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首。 西安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至西安钟楼。1953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 西安市文物局仿制了景云钟,1997年1月30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钟楼主要是以钟命名,而得以钟楼。文人雅士多有提诗赋词颂赞西安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