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5-5-18 06:41 编辑
蜀中四大才女之二 古风 二首 陈玉喜
【一】 薛涛唐代女诗奇,居于成都浣花溪; 元稹久闻薛名艳,特约蜀地梓相依。
【二】 俊郎外貌才情奇,炽烈燃烧情撼戚; 梦寐以求蛾扑火,跃投爱池双妍激。 【三】 柔情万种情迟突,流连锦江相伴珠; 稹调洛阳川离居,寄托深情潜花独。 【四】 铭心刻骨朝思怵,渴盼满怀与怨舒; 流传千词春古望,脱裙换袍悟生途。
赏析;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唐代女诗人,蜀中女校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四川历史名人,创薛涛笺。流传诗作90余首,收于《锦江集》。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曾居浣花溪,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父亲逝世后,薛涛与母亲裴氏相依为命,迫于生计,薛涛凭自已过人的美貌及精诗文、和通音律的才情,开始在欢乐场上侍酒赋诗、弹唱娱客,被称为"诗伎"。 唐德宗时,朝廷拜中书令韦皋为剑南节度使,统略西南,韦皋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他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就破格把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薛涛遂成为成都著名乐伎。一年后,韦皋惜薛涛之才,准备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官职,后虽未付诸现实,但"女校书"之名已不胫而走,同时也被世人称为"扫眉才子"。后来,韦皋因镇边有功而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了成都。继任剑南节度使的李德裕,同样非常欣赏薛涛之才,在薛涛的有生之年,剑南节度使总共换过了十一位,而每一位都对她十分青睐和敬重,她的地位已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绝色红伎。 诗人元稹,久闻薛涛的芳名,所以到蜀地后,特地约她在梓州相见。与元稹一见面,薛涛就被这位年轻诗人俊朗的外貌和出色的才情所吸引。薛涛的爱情之火一经燃烧,就极为炽烈。尽管她已经步入中年,但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激情告诉她,这个男人就是她梦寐以求的人,于是她便不顾一切,如同飞蛾扑火般将自己投身于爱的烈焰中。第二天,她满怀真情地写下了《池上双鸟》,完全一副柔情万种的小女子神态。 迟来的爱情让薛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两个人流连在锦江边上,相伴于蜀山青川,那段时光,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最为短暂,很快元稹调离川地,任职洛阳,薛涛十分无奈。令她欣慰的是,很快她就收到了元稹寄来的书信,同样寄托着一份深情。可惜,元稹是个用智而不是用心去谈恋爱的人,才子多情也花心,但薛涛对他的思念还是刻骨铭心,她朝思暮想,满怀的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春望词》。 元稹没有回来,有着自己的理由,两人年龄悬殊过大,31岁正是男人的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毕竟大了11岁。另外更重要的是,薛涛乐籍出身,相当于一个风尘女子,对元稹的仕途只有负作用。对于这些,薛涛也能想明白,并不后悔,很坦然,没有一般小女子那种一失恋便寻死觅活的做派。只是,从此她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她的人生从炽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车马喧嚣,人来人往,但她的内心却坚守着一方净地。 人生垂暮,薛涛逐渐厌倦了世间的繁华与喧嚣,她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今成都金丝街附近),筑起了一座吟诗楼,独自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安详地闭上了双眼。曾任宰相的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墓碑上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