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小流 于 2024-11-12 10:37 编辑
母题与变调,试评砖家的小说
晚上喝了剩茶,睡不着,躺在床上,想着砖家的两篇小说,索性爬起来再写上一帖,一次说个痛快。
砖家的小说,技巧圆熟,语言精道,均是上乘之作。作者自言布克奖,那是比较而言,自我期许,但确实可以当真,甚至可以更高更远。与十年灵风在杂志上看到的小说,那自然是天壤之别。她看的还是少了,不够野。
但是砖家的小说,存在明显的自我设限,不是技巧与语言的问题,而是题材的问题。好有一比,就是明明具有达芬奇的手笔,也可以画蒙娜丽莎,却总是画邮票。咱们不是黄永玉,画个猴票,可以大行其道。
这里的自我设限,可能并不十分准确,纯属个人猜想。不要当真,做不得准。
但是可以和黄金版的作者的日记体帖子,做一个比较。评论算不算作品,也算,但不是小说。小说是艺术品,要保持克制,比如第二篇初秋,就很克制,没有过多评论,结尾也比第一篇买饼要来的好,自然得多。第一篇属于游戏之作,不算精品,结尾抖一个机灵,差强人意。但第一篇以小见大,反应了一个生活插曲,是一个具体的问题,比初秋立意稍高。
所以,其实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合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以初秋之笔法,摹写买饼之现实,估计会大放异彩。
可以看出作者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找到母题,其实写作也需要母题,当然不能局限于母题,而应在后续不断变调。但经过母题-变调的几番切换之后,会升入一个更高的认知层面,但对作者的作品而言,是否会更进一步,却是很难说的。有人出道即巅峰,有人蹉跎日久,也可登顶。
所以,建议是,以现实主义为方向,作为母题。当然在现实之前,可以加魔幻,或者不加,或者加别的什么,具体不好说。驾驭现实,需要丰富的阅历,冷静的观察,以及机缘巧合的灵感,当然功力也是必备的。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太史公的史记,蒲松龄的聊斋,都算。
比如大仲马创作三个火枪手,是他偶然得到一份笔记,是一位国王的卫队长的自传式记录,他由此获得灵感,用小说解构和演绎一段历史事件,大获成功。
也应该避免写夹生了。比如二月河、施耐庵、罗贯中,就是小说家,而唐浩明,更像一位文史专家,精于考据,在写作上,不能凌空虚蹈,未免亦步亦趋,过于生硬。吴敬梓写儒林外史,有些地方就写夹生了,罗贯中也有这种现象,但整体还好,二月河与施耐庵没有。
其实砖家的日记贴,里面讲到朋友的困境,就是一个极好的小说题材,是现实问题,如果写,可以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比如写三种可能,老板、销售、客户,甚至其他人的介入,导致不同的结尾,写成罗生门式的平行结构。这对作者的技巧与功力来说,是相当容易驾驭的。
也可以考虑立一个参照,就是韩国电影,或者韩剧。韩国电影,还是很牛的,做个标准,不为过分。
生活远比小说精彩,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而小说艺术,不过是有技巧的再现而已,新闻那么多,不需要都去评论,有一两位来艺术的加工一下,也很好。
比之高小影的光说不练,要高明多了。
直抒胸臆,不当之处,多多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