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手可摘星陈

【红楼隐】系列前二十三篇合集(2024)

[复制链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7:3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熙 发表于 2024-12-12 21:25
厉害呀,要成红学家了。:)

我这皮毛哪里敢成家啊!就是当初上论坛,机缘巧合遇到了一群喜欢红楼梦的人,后来又为了不没有目标在网上专门灌水或者跟人掐架,找个营生干。没想到自己能坚持下来写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7: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4、秦业家的经济之谜

秦业在《红楼梦》里出场不多,远没有他的女儿秦可卿儿子秦钟有知名度,可却给读者留下了一桩迷案,就是他曾经为了儿子秦钟去贾家学堂读书,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银子给贾代儒做贽礼,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他被秦钟气死了后,竟给秦钟又留下了三四千两的银子。那么这秦业到底是个穷渣渣还是个富翁,他怎样的经济状况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看秦业的收入情况。收入情况得看他的官职级别。
  
   关于秦业的官职是营缮郎中,这是一个清朝时的正五品的职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厅级或者副部级干部,每年的俸禄恩禄禄粮大约是220两银子左右。1两银子折合人民币取中间价是350元,一年工资77000元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厅级或者副部级待遇肯定是太低了。可是,红楼时代,20两银子就够刘姥姥一家五口人很有质量地过一年了。220两银子够刘姥姥一家过11年的,怎么到了秦大人这里就成了儿子上学都得凑见面礼的地步呢?他家又不像贾政家里养门客下人丫鬟一大堆的,吃穿用度也不如贾府讲究,钱花哪里了呢?
  
   这个答案就隐写在秦可卿的房间里。曹翁关于秦氏房间的描写的原文如下: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一般读者解读这段文字时,只认为是宁国府奢侈,秦可卿生活腐糜,这些读者只看到了唐寅秦观武瞾杨贵妃等人的风流艳史一面,就以为这段秦氏房间的描写是暗示她跟绯闻有关和为宝玉有所思则所梦做渲染铺垫了,完全忽略了秦氏房间里的这些日用品,并非是宁国府贾家的,而是秦氏的嫁妆,把这些字画镜子摆件床上用品写的有典故显得珍贵越能衬托出秦业给女儿的嫁妆是下了血本的。这也导致了,秦家经济出现了困顿,在秦可卿婚后,秦业手里没有积蓄,才出现东拼西凑秦钟的学费的局面。
  
   那么,曹翁为什么不直说秦业给秦可卿嫁妆这件事情呢?因为红楼时代女子没有娘家的财产继承权,有钱的大户人家都是在女儿出嫁时,趁机多给嫁妆做为弥补女儿。这些嫁妆是女儿的体己钱,婆家不能动用。也就是说离婚了可以带回来,分家了可以为自己小家庭所用。嫁妆丰厚的第二个益处,是给女儿涨脸会提高女儿在婆家的地位。这个风俗,在当时社会是个普遍现象,曹翁就没有必要做多余的交代。就是经过二百几十多年,现在的女子出嫁,化妆品床上用品日常用品也是会自己准备的,并不是都是男方负责的。所以,曹翁写秦氏房间的日常用品的奢侈,又写秦业拿不出儿子学费,他认为有生活常识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无需多言。
  
   秦氏得病,表面上看是跟被焦大骂了,婆婆尤氏说她心思缜密要强遇事爱琢磨。背地里,跟娘家也有关。这个有关不仅是因为秦钟跟金荣打架名声不好,也有为父亲的经济情况上火的原因。
  
   秦氏的月例书里没有写,她是宁国府的嫡子媳妇,又得贾珍尤氏宠爱,月例不会低于李纨每月十两银子。她知道了父亲东拼西凑弟弟学费后,会用月例接济秦业,秦业又有俸禄领,经济情况会一点点好转起来,这点无需质疑。可是,短短一年多时间,就会攒下秦业十几年的俸禄总和三四千两银子,也太夸张了吧?
  
   难道秦业腐败了吗?难道真如有的人说的那样是秦氏死的不清不楚,贾珍怕秦业追查背地里给他的封口费吗?前者不可能是秦业要是贪官,给女儿置办嫁妆后,手里是不会拮据的。后者是没有根据的猜测。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一,秦业的死,朝廷会给抚恤金。就像袭人妈死了贾府给四十两银子,赵姨娘的兄弟死了贾府给二十两银子一样。官员死了,朝廷会按着级别有抚恤金供办丧事用。在这个抚恤金里面,也有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给死亡者若干年工资一项。二,就像贾瑞死了,贾赦贾政等本家或者亲朋给贾代儒银子一样。秦业死了,他的本家亲朋好友们也会凑份子。三,秦可卿没有子女,她死后,她的嫁妆秦业可以拿回去的。秦氏房间里那些交代过的用品,都是古董很贵重,秦业拿几件回去变卖了都是一大笔银子。以上的三方面,也属于当时的常识,曹翁也没有必要去写。却给后世的粗心读者,造成了一头雾水,不明白秦业怎么突然又阔起来了,还能给秦钟留下三四千两银子的遗产现象了。
  
   以上是本人关于秦业家的经济状况的梳理,欢迎大家探讨交流。谢谢!
  
   2024-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主题

88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295

版主

发表于 2024-12-13 07: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可摘星陈 发表于 2024-12-13 07:28
一家之言这个评价甚好。文无第一,不单是指写,也包括阅读。

我是甘拜下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21: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巧姐的婆婆原来是她》
  
   提起贾巧姐,不得不提刘姥姥。本来她们两个的出身是两个阶级有着天壤之别,却因一个中间人的引荐,使得她们后来有了干娘干女儿这个缘分。这位中间人,就是贾政的老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
  
   陪房这个概念是指旧时服侍伺候小姐的丫鬟,被主家当做嫁妆的一部分到小姐的婆家继续服务于小姐。由于陪房的身份卑微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掌握在主子手里。《红楼梦》里的陪房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被收为男主子的通房大丫鬟或小妾,像凤姐的陪房平儿夏金桂的陪房宝蟾那样。一种就是像王夫人和邢夫人的陪房,嫁给了其他男人。贾政不是《金瓶梅》里的张大户,也不会有要打击报复王夫人陪房的动机,所以王夫人的陪房嫁的男人,身份就算是贾府的佣人也应该是比较得宠有工作能力的,或者就算不得宠,也会因娶了王夫人的陪房,癞子跟着月亮走——沾光,而在府里比其他奴才佣人要有地位的。所以周瑞,在荣国府里也算是奴才中的精英。而红楼时代是男权社会,正经女主子小姐的,出嫁后都随了夫家的姓氏不提自己的名字了,陪房的女子们,只被在她男人的名字后加上“家的”来称呼她们是种常态。所以“家的”们是不会去计较一个名称,她们在乎的是实际利益,已能成为女主子的心腹有某些特权而得意。
  
   周瑞家的特权之一,就是能跟荣国府的女主子们搭上话,尤其是金陵王家嫁过来的王夫人和凤姐。
  
   读《红楼梦》第六回,本人赞叹王狗儿和刘姥姥的智商,能一下子找到跟王夫人凤姐说上话的人周瑞和周瑞家的。就算周瑞去了南方办事,周瑞家的也一样能顺利地帮助刘姥姥达成目标。也因此,本人有个疑问,周瑞夫妻为什么跟刘姥姥家的关系这么好或者这么熟呢?
  
   按书中的交代,王狗儿的祖父做个京官,当时跟王夫人的父亲连过宗,用我们的俗五百年前是一家子,一笔写不出两个王了。这件事,当年金陵王家人里只有跟着父亲在京的王夫人和她的大兄凤姐之父知道。这件事发生距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有二十年时间了。那么,刘姥姥在这二十年时间内,曾经已王家亲家的身份见过王夫人来推算,当时王狗儿的祖父,王狗儿的父亲王成,王狗儿,他们三代人的年龄可以参照贾敬贾珍贾蓉的年龄。这样一来,王狗儿的祖父不几年就死去了,他们家没有显赫背景有爵位官位可以世袭,王成就开始家道中落搬出了京城——翻译现代话就是在五环之内房价太高了,只能在京郊外置业居住了。
  
   当年刘姥姥见过是没有出嫁的王夫人,王夫人出嫁后,她怎么又跟周瑞家的有联系的呢?书里,简单的一笔带过,就是曾经王成和周瑞交过一件事儿。
  
   这件事情,就是红楼里的不写之写。周瑞也和赖大一样,表面上做着荣国府的佣人挣着工资,和因身份获得额外利益后,私下里也置办自己的产业。周瑞在京城外的郊区置办田产,和王成王狗儿爷两个有过【交】。这里的【交】,可以是交易或者交往。结合文本,【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王狗儿和他爹都不是官了,在周瑞跟人争买田地上,王狗儿能帮到周瑞,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周瑞买的地原来是王成家的。在王成家要卖地,有几个卖主争着买的情况下,王狗儿做为家里人,可以帮助父亲选择好的买主也就是帮着周瑞说了好话,让王成的家里的地卖给了周瑞。曹翁顾及到了王狗儿家的面子,写的十分隐晦,用了【这周瑞先时曾和我父亲交过一件事,我们极好的。】【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王狗儿视角和周瑞家的视角,来委婉的表达出来了,王狗儿和周瑞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周瑞买了王狗儿的地,王狗儿不好意思亲自登门求助,周瑞家的才【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是买了他家的地见他家又穷困潦倒了心里不忍。
  
   这样一捋,也就理解了周瑞家的,怎么知道有板儿这个孩子了——因她家里有地在刘姥姥的庄子附近,她当时不亲自管理,就像贾家一样租出去或者有庄头管理,她或多或少是有王狗儿一家的消息来源的。
  
   提到了周瑞家在刘姥姥的庄子附近有地,那么本文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巧姐的婆婆其实就是周瑞家的。
  
  
   可能会有不少读者,对本人的这个观点嗤之以鼻。
  
   原因是前八十回小说派读者迷信脂本,认为巧姐和板儿是一对夫妻,他们曾经互换过佛手和柚子——【 庚辰(戚序)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这里的批语自己也承认了这个互换水果当玩具只是一个儿童的性情,水果不是巧姐和板儿的随身用品可以长久保存,是个吃食没有做为定情信物的时效性,把这条脂批看做是他们做为日后结为夫妻的伏线单薄不符合常识和逻辑性。更重要一点,当时的人伦纲常是讲究辈分的,刘姥姥是巧姐的干娘,也就是板儿的小姨。外甥和小姨定亲,这不是乱伦吗?刘姥姥就算爱占便宜,也不敢占这样的便宜啊。更何况,让巧姐嫁给了自己的外孙,也削弱了刘姥姥救巧姐的行为的知恩图报性了。
  
   120回小说派的读者,也会不买本人的账,因为他们会认为文本里写的清楚【 那庄上也有几家富户,知道刘姥姥家来了贾府姑娘,谁不来瞧,都道是天上神仙。也有送菜果的,也有送野味的,到也热闹。内中有个极富的人家,姓周,家财巨万,良田千顷。只有一子,生得文雅清秀,年纪十四岁,他父母延师读书,新近科试中了秀才。那日他母亲看见了巧姐,心里羡慕,自想:“我是庄家人家,那能配得起这样世家小姐!”呆呆的想着。刘姥姥知他心事,拉着他说:“你的心事我知道了,我给你们做个媒罢。”周妈妈笑道:“你别哄我,他们什么人家,肯给我们庄家人么。”刘姥姥道:“说着瞧罢。”于是两人各自走开。 】这里面哪有提周瑞家的名字?还有周瑞家的不是还有女儿吗?
  
   其实,能问出上面两个问题的读者,还是以今人的视角和今人的风俗习惯来解读,红楼时代的风俗背景了。先说这里的只一个儿子,而不是只一个孩子,并不否认周家还有女儿的,是儿子只一个。再说为什么不提周瑞家的名字?这种写法,和前面第六回不具体写周瑞和王成王狗儿父子的真实关系,是顾及王狗儿家的面子和暗伏周瑞也是个有钱的人,贾府贾家走下坡路,而他的附庸者们都赚得盆满钵满一样的。
  
   在后四十回里,周瑞和周瑞家的,因为他们的干儿子何三勾结强盗来偷贾母留下来的财物被包勇打死了,牵连到了他们夫妻被贾家给辞了。失去了在贾家的差事,周瑞在刘姥姥的庄子早就置办了田地,这个时候他回到自己家的地盘上,身份就是庄户人家周地主了。
  
   如何知道这个周姓的富户就是周瑞呢?一是,百家姓那么多,作者为何偏偏要用周姓?因为前面第六回已经伏笔了周瑞在刘姥姥庄里周围有买地。二是周瑞家的属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角色,第七回她送宫花,她女婿摊上了官司,她女儿害怕找到她,她满不在乎胸有成竹能摆平官司。那么,平时其他人遇到这种事儿,找到她和周瑞,他们帮忙的话是会有收益的,有能力敛财,就有财力置办更多的田产的,符合极富的条件。三是文本里写的是有几个富户想看看巧姐,借着送菜送瓜果送野味为名来的,但是送东西并不代表就能见到巧姐和平儿。哪怕是周瑞家的这样的曾经在贾府待过,和平儿巧姐有渊源的人也只是在外面看着,心里有想法发呆而已。四是周瑞家的第六回不管出于什么心里是真的帮到刘姥姥,使她在凤姐那里打秋风拿到了二十两银子解决了家里的燃眉之急顺利的过了那个冬天并为第二年春播谋了资本,如果说凤姐是刘姥姥的恩人,周瑞家的就是刘姥姥的贵人。刘姥姥救出了巧姐是报答凤姐的恩情,替周家儿子做媒是回报周瑞家的引荐之情。不然,你以为是个人多看几眼巧姐,刘姥姥就会上赶着做媒吗?当然,这个做媒里面也有回敬当初周瑞家的在她面前显摆本事,能在王夫人凤姐面前说上话对应的成分。总得来说,也只有刘姥姥周瑞家的这种交情,刘姥姥才会主动想到给周妈妈的儿子做媒的。
  
   王狗儿刘姥姥他们家里只是落魄了穷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出身是比周瑞和周瑞家的给人当佣人奴才要高一等的,巧姐要是嫁给板儿在阶级上还不算是反差巨大。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王家的奴才当初的陪房的儿子娶了主家的孙女,这反差才是最大的讽刺和悲哀。在这里作者怀着悲悯的心,不忍说破采用了不写之写道出了巧姐的婆婆其实就是周瑞家的。
  
  
   贾琏能应了这门亲事,并不是真的像贾政说的那样开明,哪个当官的出身就是城里人?只要肯上进,人就会有前途的。主要是那个时代重视女子的名誉。巧姐因她的亲舅舅、舅爷、叔叔贾环、堂兄贾芸的操作,要把她卖给外藩王爷做妾逃过婚,这本身就是一个污点了,很难找到高门庭的人家,就算找到了也保证不了会遇到孙绍祖那种人。对于周瑞家,做过贾家的奴才,算是知根知底,他们对巧姐能下嫁是会受宠若惊的,会对巧姐格外的尊重。加上周家的儿子也是读书人,十四岁就是秀才了,就算将来不能升官,家里家财万贯田地千顷也不会苦了巧姐。子孙再昌盛了,那就是凤姐一辈子没实现的梦想,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实现。
  
   如此看来,巧姐的婆婆是周瑞家的,说起来不好听,损了曾经红极一时凤姐的面儿,跌了堂堂荣国府国公世家的份儿,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薄命留余庆并不代表结局不好。
  
   (完)
  
   2024-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主题

1343

回帖

3392

积分

版主

积分
3392

版主

发表于 2024-12-13 21: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宝刀老师,想起了他的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0:05: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你舅舅斋戒去了的背后》

你舅舅”里的“你”是指林黛玉,“舅舅”是指贾政。原话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到了荣国府,贾母命她去拜见两个舅舅,到了二舅舅贾政那里,舅妈王夫人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那么,贾政那天真的斋戒去了吗?让我们把镜头往前回放,理出时间线就明白此话的真假了。
   1、贾雨村寻门路东山再起,找到了东家林如海求推荐。正好林家的大小姐黛玉也就是贾雨村的学生也要进京去外祖母家里去。
   2、从扬州到京城,山高水远不是一两天就能到达的,为了路上有了照应,林如海就让贾雨村和林黛玉同行。这师徒二人(黛玉)随了奶娘及荣府中几个老妇,登舟而行。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了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3、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带着童仆,拿了“宗侄”的名帖,至荣府门上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书,即忙请入相会。
   到了镜头3这里,曹翁运用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先是把贾雨村这条线简短的做了交代,说是贾政见有妹夫的推荐信又见贾雨村谈吐不凡心里喜欢忙替他跑官,使得贾雨村复出不到两个月就当上了应天府府尹。转回头这才又详细地写了林黛玉进荣国府的过程这条线。有不少读者,因曹翁分两条线写,就忽略了贾雨村和林黛玉林黛玉同天到了京城的码头。不同的是贾雨村先登岸去了荣国府。这里,不要把贾雨村想象成势利小人,只顾自己不顾黛玉——因为他的复出还得仰仗黛玉家的钱打点和黛玉的舅舅推荐,他对黛玉不好,会顾及到黛玉的舅舅不会重视他的。所以,贾雨村走的快,先一步到达荣国府,一是给荣国府送信报告林黛玉到了,他尽到护送的责任完成了任务,在贾家主子这里赚个好。一是见贾政,拿出推荐信求成全。
   荣国府里的贾母是不会让黛玉在京城外面码头过夜,再住一天才进府的。也就是说,贾雨村和林黛玉同一天进荣国府的。不同的是,贾雨村先上岸,又没有黛玉被接应的繁琐还得坐轿,早一步见了贾政。午时以后黛玉才进荣国府错过了午餐只吃了茶点晚餐跟贾母共进的。由此可以看出,那天贾政根本就没有去斋戒。那句“你舅舅斋戒去了”是王夫人在撒谎演戏。
   王夫人为什么要撒谎呢?
   原因一,有可能是贾政上午见了贾雨村,就想到要让雨村为己所用来摆平薛蟠案子,马上就出门运作雨村复出的事宜了。理由是:第二天早上,黛玉又去见王夫人(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又有王夫人的兄嫂处遣来的两个媳妇儿来说话。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居住的薛家姨母之子──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如今舅舅王子腾得了信,遣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这里暗示了薛蟠打死冯渊的事儿,对于王家和贾政来说是件大事。这件大事并不光彩,探春等是贾家人知道了正常,黛玉是个外人又刚来,王夫人要面子不好意直说,你舅舅去为薛蟠的官司运作了。
   原因二,隐藏在王夫人的“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后面的话里:“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偶一顽笑,都有个尽让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这段话里,王夫人先撒谎说是你舅舅斋戒去了,接着表达了他们夫妻的想法和担忧,怕黛玉和宝玉走的近,生出是非麻烦来。王夫人的这番话,贾政在场时,她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贾政也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因为显得小家子气有护着儿子恐吓黛玉的嫌疑。我们结合前面嬷嬷先是让黛玉在荣禧堂等一段时间,才传话让黛玉到王夫人的屋里去来看,大概率贾政就在家里(不然贾母知道是斋戒日贾政不在家是不会安排黛玉去见二舅舅的),他们夫妻在屋子里核计见黛玉的事儿,两个人商量的结果就是贾政躲了,让王夫人撒个谎,把他们想要黛玉远离宝玉,怕宝玉和黛玉生出是非的话说出来,起到告诫黛玉的目的。这个目的里有怕宝黛二人生出不才之事担忧,也有怕宝黛二人都是家里人的心肝宝贝娇生惯养脾气不好发生口角闹矛盾,到时候他们夫妻夹在中间不好处理的考虑——从中隐写贾政王夫人是碍于贾母面子不好直接反对接黛玉来的。
   在以上两个原因里,本人倾向于第二个原因是真的。第一个原因,可以在谎言万一被贾母知道揭穿时,拿出来遮掩,说是贾政原是在家的,见了林姑爷的信帮贾雨村跑官去了,这事当着下人的面不好实话实说。
   贾赦应该也是不赞同贾母亲自养黛玉这事的,他不见黛玉,曹翁直接说了原因和理由合情合理。到了贾政这里,也是不见黛玉,曹翁却不像贾赦那样平铺直叙,婉转的把贾政不见的原因和理由隐藏在一句“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的谎话里,就是怕读者一眼就知道了贾政夫妻是反对黛玉进府的,是反对木石前盟的,有过早剧透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得不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正常程序的。所以,曹翁把本来在一起进京的贾雨村林黛玉,从这个时间点上分出两条线,一副一主,先交代了贾雨村后来的足迹,再详叙林黛玉进荣国府所见所闻所感。
   “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这句话为谎话,曹翁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示读者,王夫人是个爱撒谎会演戏的人。她可以为了不让黛玉和儿子宝玉走的近,撒谎说“你舅舅斋戒去了”,对应后文里为了撵了晴雯,能跟贾母说成是晴雯得了女儿痨,也就不为过了——因为从她一出场就善于说谎是个惯犯。
   “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吧。”短短几个字,看着风轻云淡背后隐藏的玄机细思极恐。注定了林黛玉就算有颗比比干多一窍的玲珑剔透心,遇到了王夫人这个善于撒谎的舅妈终究不会有好结果!
  
   2024.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1:4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可摘星陈 于 2024-12-15 11:46 编辑

7、《林如海慷慨解囊的背后》
《红楼梦》里林如海做为一号女主林妹妹的父亲,有台词的文字只一场——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里说了四次话。几年后,就因生病撇下女儿一命呜呼归了西。他在如此少的文字里,不仅送走了女儿林黛玉,还包了贾雨村复出做官所需要打通关系的所有费用。
   送女儿黛玉进京都,书中有交代,是因林如海的妻子贾敏过世,贾敏的母亲贾母要把外孙女接过去抚养,这个大家都能读懂。可是,为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前途,林如海为什么如此慷慨解囊相助呢?文本里交代的线索是贾雨村从过去同僚张圭那里得的消息,朝廷要启用一批被贬官员,听了冷子兴的建议,回到东家家里就去“面谋”林如海。目的是让林如海帮忙介绍他和荣国府的贾家攀关系,他好借助贾家的人脉资源复出。贾雨村开口,林如海马上就答应了,并主动提出包了贾的复出相关费用。表面看理由是林如海说的“因向蒙教诲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这话说的违背常识,谁家请教书先生会不付报酬?林如海口里的“未经酬报”显然是个幌子,接下来让贾雨村陪护女儿黛玉一同进京都,路上好有个照应也不是全部目的。
   大家想一下,林如海要是为了女儿路上能有一个照应,给贾雨村写封推荐信,让雨村有机缘认识荣国府的贾赦贾政就够意思了,何必还要包下雨村“跑官”的钱?要知道全国范围内历年来累计被贬职的官员是很多的,重新启用也只是一小小小小部分,不可能把这么多人都重新安排职位的,也就是粥少僧多,这样才有了张圭贾雨村等人要想方法找门路上位的行为,所以包下贾雨村复出的“跑官”费用,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林如海明明写封推荐信就能让贾雨村欢天喜地心存感激的,却偏要上赶着另外慷慨解囊的真正原因,曹翁隐藏写在另一个问题里。
   那个问题就是一直以来有不少读者读《红楼梦》心疼林妹妹的心事终虚化,埋怨林如海为什么不早点向贾家提亲明确了宝黛的婚姻关系。
   林如海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为女儿向贾家提亲呢?在第三回里,林如海对女儿黛玉说:“汝父年已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纪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减我内顾之忧,如何不去?”
   这段话里,涉及到当时的一个习俗和当时人的认知。就是在红楼时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是以嫡妻结发妻子为正室,其他女子为偏房。正室掌握家里的事务包括管理其他偏房妾室有一定的话语权。这就要求正室有好的品质和素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家有贤妻万事兴。而一般偏房,由于在地位上低于正房,不能直接参与家里事务,就把精力用于丈夫身上靠姿色和花言巧语媚惑丈夫,或侍宠而骄或任性妄为,正妻有的就被这样的偏房给算计了。所以,偏房生的女儿为了能将来嫁的好,一般都是不让偏房带,而是让正房抚养,目的就是说出去好听一点,比如探春是赵姨娘生的,由王夫人抚养,就是要她远离偏房女人,别染上妾室的某些不入流行为。所以,林如海说他不打算再续弦了,也就是家里没了正室夫人,黛玉在家里就成了跟着姨娘们生活的姑娘了。她将来嫁人,普通人家不在乎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也就算了,越上层人家越讲究即将进门女子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的,黛玉跟着姨娘们长大会成为她嫁入上层社会的一个污点。
   从林如海不再续弦可以看出,她和贾敏的夫妻感情很好,他深爱着发妻不想其他女人代替她的位置成为正妻。又深爱着女儿黛玉,为了女儿将来嫁人能嫁入上流社会,忍疼把女儿送到岳母那里有岳母亲自抚养。他的岳母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有官称和名望,她抚养黛玉是给黛玉日后嫁人增加资历的。
   说到上流社会上层社会,林如海林家是几代世袭爵位,林如海本人又是探花郎又是皇帝亲点的巡盐御史的,他的岳母家里更是钟鸣鼎食显赫之家,林家贾家其实都属于上流社会上层社会上的人家,林如海还想着女儿,嫁入更高的人家也就是说他是要黛玉不是做皇妃就是做王妃的。这才会送女儿进贾府接受超级诰命夫人贾母的教养,而不是要女儿嫁进贾府这个目的。所以,林如海给女儿物色婚姻对象的人选和人家,从根子上就不是贾宝玉和贾家,这才不会在活着的时候想到替黛玉去贾家提亲。
   林如海有了想要女儿嫁的比贾家和林家更高的阶级人家做皇妃或者王妃,就得有相应的规划。第一个规划就是送黛玉让贾母抚养,给黛玉的成长履历加分。第二个规划就是投资贾雨村。
   贾雨村在当时除了进士出身做过官有才华外,还有一个值得大歌特歌的地方,就是他接受过甄士隐五十两银子资助进京赶考,后来回报了甄家娘子两封银子一千两。这个行为,在当时算是佳话。书里在写贾雨村要说服林如海帮他做推荐复出时用的是“面谋林如海”,面谋二字是不仅仅是找林如海共同谋划,还暗示着贾雨村在当面谋略林如海。不然,那么多词汇曹翁不用,偏用面谋?贾雨村没点套路谋略,你以为世袭人家的后代探花出身身居要职的林如海那么好说话平易近人吗?既然贾雨村有谋略,他是会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他报答甄士隐夫人这个信息的。林如海科考的成绩是探花比贾雨村的成绩是进士要高级,林如海的才学应该在贾雨村之上,是不会像白丁出身的甄士隐那样欣赏贾雨村的文采的。显然贾雨村单纯只靠是黛玉的老师打感情牌是不够的。这时,贾雨村剩下的能拿出来做为资本说事的,就是报答甄家娘子了。林如海知道了这件事情,会认为贾雨村是个知恩图报讲义气的人,是值得深交的朋友。帮他复出,他又是黛玉的老师,在黛玉将来婚姻大事上(做皇妃和王妃得有亲信)是会有帮助的。可见林如海为了女儿的将来,是既在精神上骨肉分离又在物质上大把的撒钱在贾雨村身上,可谓用心良苦啊。
   解读到这里,大多数读者会认为林如海想不到他花钱贾政跑腿,把贾雨村送上三品大员位置上后,贾雨村知道了曾经的恩人甄士隐女儿英莲的下落没有让英莲回家是忘恩负义。这也隐写了贾雨村没有管第一个恩人甄士隐女儿的婚姻,也不会管第二个恩人林如海女儿的婚姻的。林如海为贾雨村的慷慨解囊,是场错误的投资或者说是规划失误。
   可站在当时的时代,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贾雨村的行为却不是这样的。英莲的父亲不知所踪,母亲寄居娘家,英莲回家后,在那个女子讲究名节的时代,她被拐走过,被卖过两家,被薛蟠抢去带在身边一年多,这些都会是她的污点被人非议的。英莲就是被贾雨村找回到了自己家,她也不会有好的婚姻归宿。冯渊死了又活不过来,不能给英莲想要的生活。那么,权衡一下让英莲以香菱的名字留在薛家应该是当时对英莲最好的安排。黛玉要是嫁入皇宫或者王府固然很好,可是用元春的话,那是见不得人的地方,表面上看皇妃和王妃风风光光,背后大多隐藏着无尽悲凉辛酸。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自己学生什么脾气秉性他能不知道吗?他虽然不住在贾府,对黛玉的事还是关心的,当宝黛有了爱情后,贾雨村应该是最矛盾的。他的矛盾是一方面他宠爱自己的学生,由着黛玉的脾气来——在扬州时,黛玉说是身子骨不舒服病了不来上课就不来,想来了就再来,到了京城,他发现黛玉的心思不在嫁进皇宫和王宫上,心思在表哥贾宝玉身上后,也是由着她高兴的。另一方面由于知道了自己学生的心思,他就关注起来了贾宝玉。这一关注,发现贾宝玉是个废材。贾雨村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嫁给这样整天混在女人堆里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贾雨村到底是支持林黛玉嫁给宝玉还是反对他们的感情好呢?他是矛盾的,因此每次去荣国府都要见见宝玉。他见贾宝玉,许多人以为他是讨好贾母或者贾政。其实贾雨村是在替自己的学生负责,希望看到贾宝玉改变,变得符合他的价值观不委屈了黛玉的。不然,他有毛病啊,其他人都恭维贾宝玉(连提个大观园匾额其他有才学的人都装着不及宝玉),就他明知贾宝玉讨厌经济仕途非要一见面就跟贾宝玉谈经济仕途?他关注贾宝玉跟他谈经济仕途,目的就是希望贾宝玉能有所作为有出息,将来自己学生林黛玉能嫁的值得。这也是贾雨村不出面替林黛玉向贾家提亲的原因——说白了贾雨村和傅秋芳家里的婆子一样心理,本着为家里的女孩负责的态度,一直在观察考察贾宝玉。
   从这点来看,林如海慷慨解囊投资在贾雨村身上的银子并没有打水漂。在他过世后,贾雨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关注着他的女儿林黛玉。
 (完) 

2024-4-6
共3223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0:5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8、《关于晴雯被逐》

这篇题目原定为《晴雯等人被驱逐出大观园之谜》。因为前几天吧,某平台网友花小香被平台管理组给以有网友反映的名义给封杀了,我曾经说过花小香是怡红院里的晴雯,这篇文章就舍去四儿芳官等人的被逐的分析,着重说于晴雯被逐的有关的事儿,算是给id花小香饯行。
——题记。

当初,我说花小香像极了怡红院里的晴雯,她不知道我在天涯社区评论红楼十二又副钗时,给晴雯贴的是“傻白瞎”的标签。

为啥说晴雯不是“傻白甜”而是“傻白瞎”?我对她的这个第一印象是她撕扇那回留下的。晴雯撕扇,是红楼里的名场面之一,大多数人是欣赏晴雯撕扇是欣赏她的纯真率性和不畏强权,敢于怒怼##宝玉和她的上司袭人。我看到的是她在维护自己的面子时,让几个同事躺枪了。

第一个躺枪的是袭人。晴雯失手摔坏了宝玉的扇子,宝玉训斥她,她就事论事怼宝玉几句是个性,可是袭人来打圆场,晴雯马上开始冷嘲热讽起宝玉和袭人的那种偷试过云雨的微妙关系了。第二个躺枪的是碧痕。晚上宝玉回到怡红院,想和晴雯缓和一下关系,拉着她一起洗澡。晴雯可以拒绝,但是她不该用碧痕说事,说宝玉和碧痕一起洗澡,洗了几个时辰洗得地上席子上全是水。她的话再婉转,也流露出了宝玉碧痕不清不楚,给人留下想入非非的话头。第三个躺枪的是麝月。当时,晴雯拒绝和宝玉一起洗澡,宝玉为了讨晴雯开心就把自己的扇子给她撕着玩。晴雯自己的扇子宝玉的扇子,晴雯可以撕着玩在宝玉面前撒娇卖萌,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连现场的观众麝月的扇子也要被没收了,拿过来撕了。宝玉是##,他没收麝月的扇子,麝月敢怒不敢言,晴雯应该知道自己和麝月的身份是平等的,她有啥特权撕她的扇子?麝月的扇子,成了晴雯和宝玉调情的道具,麝月会怎么想?由此可以看出,晴雯撕扇也反应出了她太任性和无所顾忌了,一天之中得罪三位同事,不是“傻白瞎”是什么呢?

和晴雯同为宝玉大丫鬟的还有一位秋纹,也未能避免被她奚落得罪。有次,秋纹去王夫人处送东西,王夫人顺手赏了几件衣服给秋纹。晴雯阴阳怪气说是好的东西也轮不到给秋纹,这边嘲笑这边又抢了秋纹的一个差事,说是看看自己能不能也得到点赏赐。

由于,晴雯在怡红院里的傻白瞎表现,她被驱逐出大观园,首先得一个谜团就是,是谁向王夫人告的密?关于这个谜团,大多数红学家和红迷们,倾向于怡红院有内鬼。袭人麝月碧痕秋纹,这几个大丫鬟,又都被晴雯得罪过,她们几个就首当其冲成为告密嫌疑人了。

其实,晴雯的冤家对头何止上面的几位同事?就说何婆子坠儿娘两个吧。小丫鬟坠儿眼皮子浅,手不老实,偷了平儿的虾须镯,知道的人都对坠儿的盗窃行为不齿。但是平儿会考虑到坠儿是宝玉屋里的小丫鬟,认真起来投鼠忌器坏了宝玉的名声,选择了淡处理,通知袭人想办法教育一下坠儿和以后提防一下不行找个其他理由打发出去。凑巧的是袭人回家了不在怡红院里,这事就被晴雯知道了。她立刻就把坠儿叫来,边骂边用针扎坠儿的指尖并通知坠儿的母亲何婆子来把女儿带回家。试想一下,坠儿娘两个因虾须镯的事会不记恨晴雯一辈子吗?当有机会报复晴雯时,她们会不参入吗?各位看官不要说,何婆子坠儿娘两个身份卑微地位不高,没有能力报复晴雯。她们这样的人,因在贾家服务多年,尤其是何婆子在园子里也不是善茬子的。当初晴雯往外撵坠儿时,何婆子当面不服就干的,以晴雯不叫宝玉二爷,整天宝玉宝玉的叫是不守规矩,威胁要去贾母王夫人那里告晴雯,意思是你让我女儿出去,我也让你出去。幸亏在怡红院里,几位大丫鬟也和晴雯一样叫着宝玉的乳名,何婆子以此告晴雯就是告了大丫鬟们群体,麝月挺身而出,以叫乳名好养,老祖宗巴不得宝玉长命百岁巴不得宝玉好养为借口,堵住了何婆的口,堵不住何婆子记恨报复晴雯的心。

其次对晴雯有恨意的是小红。小红原名林红玉。她自己伶牙俐齿有远见和刁钻难缠外,她父母林之孝夫妇的地位比起何婆子要高,是荣国府的总管家每天随时可以接触到贾家高级##比如贾政贾琏王夫人等的。有红学家和红迷,以小红不是宝玉大丫鬟,来推论林之孝夫妇在贾家吃不开是个笑话。当初建大观园是为了给贵妃元春省亲,能进园子里为迎接皇妃服务是件美差,名誉好听工资不低,皇妃来了也就一时,过后工作清闲,又没有具体##管束,不用勾心斗角在##面前争宠的。小红可以说宝玉和众姐妹没搬进大观园以前是逍遥自在又有工资拿的,这样的职位,没有她父母的背景是很难谋得的。后来,元春下懿旨让宝玉和众姐妹住进大观园,小红才被分配到了宝玉身边。小红这样的背景,一般的丫鬟是不敢得罪她的,只有宝玉身边的几位大丫鬟仗着宝玉撑腰怕被小红争了宠才会针对她。在针对小红的行动中,其他人就事论事怼得是小红越级侍奉了宝玉喝茶了,也就是做了不是她份内的工作,而晴雯的针对明显的比其他人多,连小红帮凤姐跑腿她也要挖苦讽刺一番。

宝钗在滴翠亭偷听到了小红和贾芸的秘密,我用了宝钗嫁祸于黛玉这句话评论。时髦的傻子网友替宝钗洗地,说是黛玉并没有因这件事遭到小红报复发生祸事,用嫁祸一词是违背了曹翁的原意,他的曹翁原意安排宝钗捕蝶滴翠亭偷听是为了塑造宝钗的另一面活泼机灵。时髦的傻子网友的短视是因为他是《红楼梦》前八十回读者派,不认可后四十回。在后四十回里的第八十九回里,题目【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这一回里,林黛玉听到传言说是宝玉和张家小姐订婚了,就开始绝食差点死去。这个传言的出处就是小红放的风。当时的情况是贾政的门客王作梅给宝玉提亲张员外家的小姐,贾母听说张员外和邢夫人有亲戚,趁着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都去凤姐那里看望生病的巧姐,贾母就询问起邢夫人,张员外人品如何啊?咱们宝玉要和他家女儿联姻呢。邢夫人没说张员外和张家好话,贾母马上派人去通知贾政不要答应了那门亲事。并在现场,向传话人传话给贾政,宝玉的婚事要在园子中找,因为知根知底并能亲上加亲。瞧瞧老太太就差直接指名道姓说是她支持宝黛爱情的。可是,凤姐做为王氏一族出来的人,关键时刻血浓于水站队薛家,听了贾母的话,装着听不出来贾母话的弦外之音,立刻接贾母的话茬说,老祖宗啊,您说的这不是金玉姻缘吗?贾母这才意识到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宝钗也符合她的两个条件——在园子里住着知根知底又也是亲上加亲。搞得贾母不好当面拒绝凤姐,同意了金玉姻缘。这件事发生在凤姐的屋子里,小红当差的地盘,她说不知道是假的。这时,因薛蟠打死了人不在家,金玉姻缘得到了贾家长辈们认可了,只是还没正式举行宣布仪式。小红就放风说是张家小姐和宝玉订亲,害得黛玉绝食。又见黛玉要死了,怕万一贾母追查起来到了自己头上就又出来放风说是自己听差了,这事没有成。

通过黛玉杯弓蛇影绝食这件事,小红的操作手段来看,她也是有能力来报复晴雯的。

其他的不出名的小丫鬟,在宝玉夜读时犯困被晴雯用针扎,也是怀恨在心就不做论述了。

在晴雯被驱逐告密谜团里,还有一个嫌疑方向,就是晴雯的不良嗜好得罪了人。
她的不良嗜好就是赌钱。具体例子在《红楼梦》第二十回里,曹翁以点带面介绍过,晴雯去赌钱,输了从宝玉的箱子里拿钱去捞回来。晴雯要是老输,宝玉的钱对不上账也是不行的。从晴雯死后遗产首饰值三四百金(也就是三四百两银子)来看,她后来是赢家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晴雯的月工资是一吊钱也就是八钱银子,她的年薪是九两六银子。她的遗产是三百两银子的话,得31年能攒到,是四百两银子的话,得41年能攒到。文本里她的遗产数字是三四百两,没有确定到底多少,取个中间数,晴雯也得35年才能攒到。晴雯是十岁时被赖嬷嬷送给贾母的,就算十岁就一年工资九两六,一点开销没有到她死时十六岁,六年的工资是57.6。那么,多出的三百两银子哪里来的?袭人是王夫人的眼线,王夫人笼络她,自己拿体己钱给袭人发姨娘的月例(工资)。晴雯是贾母看好的人,不过贾母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她是不会像王夫人那样的有功利心,先斩后奏给晴雯暗地涨工资的,也不会赏赐给晴雯那么多银子买首饰服饰的。晴雯的资产来历,也只剩下她赌钱赢钱了。再结合迎春的奶妈,输钱输急眼了,把迎春的金钗都偷出去做堵资了,可以推理出来,晴雯是和这些婆子们一起赌过钱的,并从她们手里赢到过价格不菲的首饰服饰和银子的。

这些婆子里,不管包不包括王善宝家的,王善宝家的是长房的人赌局的头头有长房的人,她和赌钱的婆子们是有交情的。她趁着绣春囊事件,在王夫人面前公开告晴雯的黑状说她坏话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至于除了王善宝家的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告密?答案是肯定有的,我上面提到的人都有可能,曹翁没有挑明在王善宝家之外的告密者,是给我们留下悬念吸引读者深思。我也看破不说破,告密疑云先放一段落。

接下来,谈谈王夫人在晴雯被驱逐事件里的心理。

王夫人是支持金玉姻缘的,这不是个秘密。早在元春省亲那年的端午节前夕,元春就借着送端午节礼物的机会,委婉的表达了她也支持金玉姻缘。可是,贾母借着清虚观打醮,宣布了宝玉还小不宜早娶,关于宝玉的婚事等两年再说。这下王夫人元春出于孝道,不好再提宝玉的婚事了。这期间,薛宝琴等人来了。贾母提出要把薛宝琴配给宝玉。这个提议,并不是贾母自己打自己脸,推翻了自己的宝玉不宜早婚言论,而是借机表明态度,她宁肯娶薛姨妈的侄女也不考虑金玉姻缘说。

王夫人并不傻,贾母有意把宝琴配给宝玉的真正用意是反对金玉姻缘说,她心里门清。那么,大家都知道薛宝琴进京是为了履行跟梅翰林家儿子的婚约,贾母故意还要拿薛宝琴当幌子反对金玉姻缘,在王夫人的心中,哪怕贾母没有要支持宝黛爱情的想法,她也会第一时间就想到贾母是偏向她的外孙女黛玉了。那么,王夫人更会不喜欢黛玉不支持宝黛爱情的。

这里本人为什么用了【更会】?因为王夫人从黛玉进府那天起,就是不喜欢黛玉的。详向本人的《红楼隐: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这里不再多说。袭人被王夫人私下给与成准姨娘的工资待遇,就是因为袭人向她进言,宝玉大了别在园子里和姐姐妹妹们搞出不才之事来。大观园里的姐妹,迎春探春惜春是宝玉的一家子宗室血亲,宝钗放出的金锁要找个有玉的人来配,王夫人是支持的。宝玉要是和宝钗真有了不才之事,王夫人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也就不用千方百计的来实现金玉姻缘了。排除下来,其实,袭人就是揣摩王夫人的心理,她口里的怕宝玉和其他姐妹发生不才之事,就是怕宝黛突破了精神上的爱恋在肉体上发生关系。这一点也恰恰是王夫人害怕的。袭人王夫人都是人精,她们不提名道姓,心里却互有灵犀。

由于有袭人这个卧底在,大观园里发生的涉及宝黛二人感情的事,王夫人是了如指掌的。晴雯替宝玉给黛玉送手帕,只这一条在王夫人那里就是罪该万死的。只不过,当时宝黛没有因这手帕进一步发生不才之事,王夫人也碍于面子不便发作。

绣春囊事件,王善宝家的建议查抄大观园,特别提出了宝玉屋里的晴雯是重点查抄对象。这正中了王夫人的下怀。有不少的读者认为王夫人不认识晴雯,那可能吗?王夫人在凤姐和王善宝家的面前说是长得像林妹妹哪个吗?是在撇清她不是因为晴雯替宝玉给黛玉送过手帕,不是因为听说了晴雯挑拨秋纹太太给她的衣服不是好的等以前就有意见的,在这之前自己是并不是清楚晴雯是哪个的。所以问一下是不是长得像林妹妹哪个,然后直奔主题整治风化,自己也看晴雯打扮的妖艳不是好东西同意重点搜查晴雯。
可是,晴雯冰清玉洁的,没有差出来她有什么有碍风化的东西来。第二天,有风化问题的司棋侍画被撵出去了。宝玉屋里的丫鬟,一个没有波及到。
这使得王夫人借整顿大观园风化,敲打宝玉,让宝玉和其他姐妹也就是黛玉还有其他丫鬟们不敢发生不才之事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轰轰烈烈查抄大观园整顿男女风化,真正要教育给个下马威的正主宝玉屋里没有查出物证来,王夫人起肯善罢甘休?文本上面提到的和晴雯有过节的那些人,明白王夫人查抄大观园整顿风化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儿子堕落的,又知道王善宝家的都已经公开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了,她们中有能力和能跟王夫人说让话的,又起肯放过晴雯?

王夫人亲自出来驱逐晴雯等人,是在她忙完了中秋节之后。在查抄大观园到中秋节之后的几天里,王夫人也没有闲着,她是收集到了许多宝玉屋里的情况,这才出重拳把以晴雯为首的,她认为会勾引她儿子堕落的人都驱逐了出去,完成了她要的目的——借整顿风化清除异己,对宝黛敲山震虎,为金玉姻缘的成功上一份保险。

某平台上的花小香被驱逐,正是因她的性格和晴雯十分相似。她也看不惯平台上的丑恶现象,过于直言不讳跟丑陋现象做斗争。得罪的人多了,就招来了小人们的下舌。

王夫人驱逐了晴雯,她自己也知道晴雯是清白的,所以她不敢向贾母如实告知,说是她因为晴雯长得好,怕晴雯勾引了宝玉才撵了她的。因为她怕贾母说,那么袭人都跟你儿子睡了,是不是更应该驱逐或者是浸猪笼,所以王夫人撒了一个谎,说是晴雯得了女儿痨怕传染给其他人才送出去的。

相比之下,某平台的管理组就公然双标了,反映花小香有问题的人,自己撒谎成性恶骂霸凌网友当家常便饭,她的问题比花小香有过之而无不及,管理组能不分是非曲直不分时效和承认以前他们都是尸位素餐不看版面,属海蜇的只有耳朵没有眼,也算是勇气可嘉了——这样想来,花小香被驱逐了,管理组里的管理员们真是些狠人啊,抽自己的耳光都是咔咔的,他们和王夫人一样的心术不正,不同的是王夫人要脸怕被人说是双标撒了一个谎,那些管理员们为了显现自己有虚拟的权利是不在乎脸不脸的。
晴雯也好花小香也好,就算她们是傻白瞎,也不过是对丑陋的事儿直言不讳做法偏极了些,“罪”不至于被驱逐。那些构陷迫害她们的人,终将被钉在《红楼梦》和互联网的耻辱柱上。晴雯花小香们虽败犹荣!
(完)
2024-5-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427

回帖

135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3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5:0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9、《鸳鸯的朋友圈》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不同意给贾赦当姨娘,回避邢夫人去提亲,进了大观园躲清净,遇到了从凤姐口里得知到贾赦要纳鸳鸯为妾消息的平儿。平儿向鸳鸯道喜。鸳鸯红了脸,向平儿冷笑道:“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我,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作?这如今因都大了,各自干各自的去了,然我心里仍是照旧,有话有事,并不瞒你们。这话我且放在你心里,且别和二奶奶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鸳鸯的这段话,撇开她决绝地表示不嫁贾赦的决心外,还抛出了一个朋友圈。
   这个朋友圈,有一个让人糊涂的问题就是:平儿是凤姐的陪房丫鬟,顾名思义应该是从小跟着凤姐生活在王家的,等到凤姐出嫁,她是活着的嫁妆跟着嫁到贾家的才对,怎么会以鸳鸯为首的这些贾家的丫鬟们从小什么话不说?什么事不作呢?
   由此,有的读者认为平儿是贾琏的丫鬟,就像宝玉的袭人,贾琏成亲后,平儿会来事会顺着凤姐,使得凤姐拿她当自己的陪嫁丫鬟,并提拔她做了通房丫鬟,而且还让平儿做她的左膀右臂协助管理内务。有的读者认为这是《红楼梦》的作者多次修改所造成的漏洞或者是笔误。有的读者认为是鸳鸯世故圆滑,为了拉进和平儿的姐妹关系,把本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平儿也硬生生拉进了她的朋友圈。
   这几种说法没一种是对的。大家想想,平儿要是贾琏的丫鬟,在凤姐还没嫁进来以前就伺候贾琏,以凤姐的醋缸子性格会留下她吗?这可以参照香菱被夏金桂迫害和袭人的结局是被宝钗提议外嫁,可见女主子,是很忌讳比她们早就陪在男主子身边的同性的。修改笔误说也不靠谱是平儿的身世,并不是名字或者其他小的多次出现的细节容易被忽视。平儿的身份,是凤姐的陪嫁丫鬟,板上钉钉的,用不到再修改,因为她的身世影响不到主要剧情。那么,真是鸳鸯世故圆滑,守着什么人说什么话吗?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鸳鸯肯定也有瑕疵,有那么一点世故圆滑主要不是表现在她跟平儿套近乎上,这留着下一个问题在谈。
   要想理解作者为什么会让平儿成为鸳鸯从小到大的朋友圈里的一员,首先要明白一点鸳鸯口里的这十几位女子的年龄肯定是不一样的,进贾府服务的时间也不一样。那么,就可以推导出来,比如鸳鸯进府以后,第一年遇到甲第二年遇到乙……甚至五六七八年遇到戊己庚辛,鸳鸯是从遇到她们的那一年起算作从小。这样一来,平儿跟着凤姐嫁到贾家,在她们这次谈话时,少说也有五六年往上了(以黛玉进府时大约七岁左右,到二十回宝玉十三黛玉十二了来推算的),鸳鸯还没谈婚论嫁年纪不会太大,那么作者让鸳鸯列了十几个同是丫鬟的名字,并把平儿也当做从小什么话不说什么不做的朋友也就合情合理了。
   这个朋友圈里还有一个在许多读者眼里不合理的问题,就是鸳鸯说了一大堆十几个人的名字,连戏份不多的翠墨可人都上了榜,为什么偏偏没有晴雯呢?要知道,晴雯是宝玉的四大丫鬟之一,出场露脸多,在太虚幻境的金陵十二又副钗是有判词的,也在贾母身边待过,怎么就曹翁就不让她进入鸳鸯的朋友圈呢?
   这里的误区是《红楼梦》里的普通人物是当局者迷的,她们并不是上帝视角,不知道有个太虚幻境和金陵十二钗十二副钗十二又副钗的。鸳鸯是普通人,曹翁以鸳鸯的视角来确定她的朋友圈是毫无问题的。但是有读者是杠精体质,非要追问一下,就算鸳鸯不知道晴雯在太虚幻境中的身份,在现实里,鸳鸯和晴雯都在贾母身边待过,又都算的上荣国府丫鬟界中的佼佼者,怎么鸳鸯会说了十几个人名字,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啥戏份,她都能说出来,拉进她的朋友圈,晴雯差哪里了呢?
   这得从晴雯的自身说起。晴雯的模样出众,远高于其他贾府的丫鬟又心灵手巧算的上才貌双全,所以才会被贾母看中了,从赖嬷嬷家里要过来。书里没有具体介绍晴雯在贾母屋里待了多久才分配给了宝玉做大丫鬟的,这不影响她和鸳鸯的友谊,比如袭人平儿彩霞等也不和鸳鸯一个屋檐下伺候同一个主子了,该在朋友圈里还在朋友圈里。影响晴雯和鸳鸯友谊的一是利益二是处事风格。利益这块,无非就是在贾母面前争宠。其他的丫鬟不是家里穷被卖进贾府,就是家生子(也就是祖上父母都是贾府佣人,子女也跟着来做佣人)这样的两种来历是属于被动来到贾母身边的,在日后的伺候过程中,贾母分出优劣区别对待的。唯独晴雯是别人家的丫鬟,贾母看着喜欢从赖家要过的,可以说晴雯一来就略过了贾母考核期直接心生喜欢的。这样的来历,势必是会招来贾母身边其他丫鬟们羡慕嫉妒恨的。有位红迷朋友就说鸳鸯的朋友圈里没有晴雯,是暗示整个荣国府丫鬟界的黑暗。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晴雯本身的处事风格要强拔尖心直口快不会迂回圆滑还暴戾,也是个原因。
   展开说吧,晴雯撕扇我们可以看出白天她怼了宝玉又怼袭人,晚上又让陪宝玉洗过澡的碧痕躺枪又图自己快活撕了麝月的扇子。麝月当时就说,你就作吧。可见,晴雯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一个“作”女。也因为熟知她的脾气暴躁,平儿才不让把坠儿偷她虾须镯的事告诉晴雯知道。再看秋纹得了王夫人两件赏赐的衣服,谁也没有晴雯说风凉话狠。由此可见,谁愿意和这样一位口无遮拦动不动就奚落同事会让人躺枪的人相处并说心里话成为朋友呢?
   除了上面的原因外,还有点,是我们学习写作者要向曹翁学习的——那就是,在第四十六回鸳鸯的朋友圈里没有晴雯,也是属于草蛇灰线。只不过,这个伏笔,逻辑思维不清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它伏在第七十八回,晴雯等被撵出去几天后,王夫人像贾母汇报,撒谎说是晴雯得了女儿痨怕传染给撵出去的。
   众所周知,鸳鸯是贾母的心腹,要是晴雯是鸳鸯的朋友,在她的朋友圈里,就算王夫人要往外撵晴雯时,鸳鸯来不及通知贾母,事后也不会等几天也不像贾母透露晴雯被王夫人撵出去了的。
   实话实说,我也是读到第七十八回,见贾母对晴雯被撵出去,好几天了还不知情,得等到王夫人来汇报,并给晴雯按了一个传染病的污名,产生了疑问——鸳鸯等怎么不像贾母透露晴雯被撵的消息呢?这个逻辑上说不通啊!有了疑问,再回头一捋才明白过来,原来曹翁在第四十六回安排鸳鸯的朋友圈时,早就为第七十八回安排了对应点。这种隐秘的小细节上的不写之写,给作品增加了回味趣味和益智性,不得不说,《红楼梦》里的许多的不写之写,在它成为经典名著中功不可没。也提醒我在学习写小说的过程中,要做到每句话每个细节都要有对应点,使小说的前后逻辑通顺。
   (完)
   2024-6-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986

回帖

2273

积分

版主

积分
2273

版主

发表于 2024-12-16 16: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腻害,红学专家,请收下我的护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4 19:16 , Processed in 0.1923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