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4|回复: 6

【读书】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之一

[复制链接]

96

主题

902

回帖

2485

积分

版主

积分
2485

版主

发表于 2025-2-4 17: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25-2-4 17:45 编辑

清代,程朱理学依然是官方意识形态。
  作为承启,还得提一提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理学)消化融合了佛道二教,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政治文化主流形式。但程朱理学在中日韩三国的发展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到三国近现代转型。

  在中国和朝鲜,程朱理学是官方意识形态,不存在两种不同的超越视野;而在日本,在程朱理学传入前,佛教与本土神道教已经塑造出了日本特有的超越视野,在程朱理学传入后,日本的思想文化结构中便形成了具有两种超越视野的结构。因此,当19世纪中叶同样面临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侵略或霸凌)时,日本社会的现代转型比中国和朝鲜要快得多。这是在宋明理学笔记里吾已提到过的。

1.明末清初民间思潮的大转向
  1.1士人的亡天下之痛

  关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主汉地,其实在晋与唐之间三百年南北朝时期,由诸多非汉民族就建立了不同类型国家,及至隋唐帝国建立,李唐君主都是有鲜卑血统的,元与清亦如此。一方面,这几朝的皇帝要代表儒家天道正统的中国皇帝建立官僚系统统治汉人地区,另一方面,还得统治蒙、藏、回各族。元与清,汉人相比蒙藏回人,可以说处于最低等级。

  但同样是亡国,同样是面对亚洲内陆草原民族(游牧民族)的入主中原,宋之士人与明之士人反应完全不同,儒生士风与操守观也完全不同。

  宋元交替时,儒生的思想是“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郝经语)”。宋宗室王孙赵孟頫面对元世祖忽必烈说,“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当时的北方理学大师许衡、张文谦等人受忽必烈重用。这里插一句,宋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时,北方政权对宋的精英份子是很看重的。回溯到北魏就有这个传统,宋时的四郎探母戏也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在宋被元灭时候,宋的文人多为元所任用。而南方的文人更是群体去元的大都即北京求官,防止蒙古落后的部落文明“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士人若不至京都(北京),便不足以以倡行其道(儒家政治文化)”,以理学教化蒙古贵族,是为了“以夏变夷“。就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说,”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承认了蒙古人对中国人的统治是受命于天。

  而明清交替时,帝王死社稷(崇祯吊死),儒臣死守城、死封疆,不包括家属,殉民的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明儒不接受”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的清政权呢?

  第一,宋明理学到了明朝,理学日益成熟,儒家政治伦理多了一个天理层面,强调道统和天理的一致,明儒对皇帝和礼法的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士人维护道统的使命感提升到天理层面。道德优越感的绝对化,使儒生在维护明王朝、排斥草原民族入主中原上更为执着,更为注重名节,更注重个人思想与品性的纯正。在明儒党争中,士人就曾把道德制高点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第二,明清之际士人对改朝换代看法的变化。先秦,孟子和荀子都曾以水和舟的关系讲君臣关系,汉以后的易姓革命,改朝换代是以五德循环和汤武革命为根据,代表天命的新王朝取代腐朽旧王朝。而宋以后,儒学消化了佛学,从天道层面强化了君权的治权。易姓革命与造反的思想缺乏坚强的正当性基础。所以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并没得到具有道德理想的儒生的支持与辅佐。

  第三,清入关后的大肆屠城、留发不留头的剃头令,给汉儒造成极大的心灵创痛与历史记忆。在明清儒生看来,满清的君临天下是三千年华夏伦理秩序的殒灭,可谓痛彻心扉。儒生由痛恨满清,转而痛恨宋明理学。

  1.2理学境界层面的粉碎

  如同所有王朝末期一样,明末的吏治腐败不足为奇。早在明中后期政治秩序不断溃乱,社会风气日益糜烂,民间士人已经认识到程朱理学的僵化和阳明心学的空疏,令士人缺乏事功能力,难以承担治国平天下之责,他们开始反思理学及其修身方式。东林八君子之一的顾允成骂心学之徒”恁是天崩地裂,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张烈对于理学的一针见血批判。清儒颜元痛陈明末士风是“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明末清初儒生对理学的反思,除了上面谈到的朋党之争和清谈误国,矛头主要指向理学的空谈心性,集中在空谈心性中的”空“。

  顾炎武指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造成了”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王船山则认为,因为理学掺杂了佛学,”近世小人之窃儒者,不淫于鬼而淫于释”。

  黄宗羲认为,理学“儒释之淆乱久矣。”

  所以,明清之际的儒生认为,华夏之所以亡天下,是因为理学被佛学侵害而变质,失去了儒学的天行健、务实的特质。

1.3以礼代理、经世致用、考据与格致

  无论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都有一个形而上的天理境界层面。如果打掉理学的形而上,会产生什么后果?

  第一,儒生修身方式的大改变。宋明儒特别喜欢辩论,南宋有朱陆的鹅湖之辨,明代有天泉证道甚至满街都是圣人的提法。打掉理学的天理境界层面后,中国有对印度文化的思辨兴趣不大了,认为儒生修身,不应该用佛学那套比如静坐冥想。

  第二,对天理境界层面的质疑与否定,使程朱式和陆王氏两种修身模式最后落实到礼和经世上。即以礼代理,经世致用。

2.新修身模式的结构与意义

  2.1代表人物:顾炎武、颜元、李二曲(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902

回帖

2485

积分

版主

积分
2485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2-4 17: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以前读书时做的笔记。春节期间,人变懒了,几乎没读书,借的书也没读。年过完了,得收心开始阅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4

主题

881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20295

版主

发表于 2025-2-4 2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性很强,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03

回帖

159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591
发表于 2025-2-4 2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颇用心思啊,这笔记。

这是一本书的内容笔记?还是你对清代思想与近代传统的思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101

回帖

78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869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2-5 1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呀,K兄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这么深厚。
我只是看的份,涨知识了,静待续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150

回帖

4847

积分

版主

积分
4847

版主

发表于 2025-2-5 19: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咔咔,先收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150

回帖

4847

积分

版主

积分
4847

版主

发表于 2025-2-5 19:1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知识点可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5 05:50 , Processed in 0.1494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