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回复: 3

瓜田李下 七绝  四首             陈玉喜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300

回帖

119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98
发表于 前天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谦翰行云流水 于 2025-3-31 08:01 编辑

瓜田李下
七绝  四首
             陈玉喜

【一】
曹植君子古诗行,李下瓜田解意擎;
不系履来难理冠,嫌疑避免未防形。
【二】
清郎聿守自修行,贿赂服收反寄情;
瓜李之嫌疑难辩,拘晖畏法玉石惊。
【三】
潮观方朔被偷捉,李下瓜田冰换琢;
酒肆庭坚狂枉士,何妨手欠也形托。
【四】
柳公忠耿善言篇,进献输儿得励官;
李下瓜田清分辨,府中古乐子君谦。

赏析;
   曹植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后人将“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简化为成语“瓜田李下”。袁聿修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少年老成,性格沉静,很有见识。据说,他九岁时就做了州主簿,十八岁时就做了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后来又升为博陵太守,且政绩突出,很有声望……。他所以政绩突出又很有声望,主要原因是他能够为官清白自守,从不收任何贿赂。
   据说他在尚书的十多年里,从未曾接受过任何人家的一升酒喝。因此,在他的官地有不少文人联名为他立碑表彰,并送他一个雅号:“清郎”。当然,“清郎”也有为难的时候。有一次,袁聿修到外地考查地主官吏途经兖州。兖州刺史正是他的老朋友邢邵。二人叙述别情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这就叫袁聿修为难了,不收,怕得罪老朋友;收,又怕留下什么不必要的嫌疑。但反复思索之后,袁聿修还是谢绝了,并留书曰:“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呀!瓜田李下,古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能忘记古人说过的走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不要伸手整帽子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躲避嫌疑。你的心意我领了,白绸不能收,不能留下不好的话柄。”邢邵很理解袁聿修的心思,就没有再勉强他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一回:“但瓜田李下,嫌疑难辩,万一已拘者畏法混供,也甚怕堂讯之下,玉石不分。”清·杨潮观《偷桃捉住东方朔》:“愿侍瑶阶扫除花殿,一片冰心,早离李下瓜田。”  宋·黄庭坚《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是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瓜田李下”是从曹植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9

主题

3030

回帖

771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712

管理员

发表于 前天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感谢谦翰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300

回帖

119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19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熙 发表于 2025-3-31 09:48
涨知识了。感谢谦翰兄。

谢谢管理员兄弟赏读,留墨,遥握请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4

主题

8667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9965

版主

发表于 前天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到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4-2 02:57 , Processed in 0.1572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