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5|回复: 7

老娘蜀道山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658

回帖

2363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3

版主

发表于 2025-4-5 20: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抖音上看到一视频,年轻妈妈说,专家的指导,不能打骂孩子,要以爱的教育方式。于是这位妈妈很温柔地对她宝宝说:“宝贝,做作业的时间到了,别玩了”。小孩子在打球,没长耳朵的样子,我行我素。于是女士耐着性子说了两三遍,宝贝依然故我。宝妈无可奈何地说道:“所谓爱心教育,恕我做不到”。于是换了语气恶狠狠地说:“老子蜀道山!”条件反射似地,小孩子马上端坐在书桌旁边开始做作业了。莫名喜感。
  
  “人都是教流子行,一时不打起灰尘。”我妈说的。我觉得是至理名言。什么是教流子行,就是人从小不知道深浅好坏,什么做得什么做不得。必须有惩戒的家法伺候,才有所畏惧。
  
  我大哥和隔壁高年级的大哥学了夹眼皮子的习惯,于是有事没事就夹眼皮,吃口饭,就夹一下,我们看着难受。其实私底下我也学过,只是我马上意识到这习惯会成瘾,强迫自己改,改了三天才改好。看别人,不由自主夹眼皮太难看了。时间一长,我大哥夹眼皮的习惯越严重了。我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最后实在没法:老娘蜀道山,终于,他一整天没夹,可是过了一天,蜀道山也没用了。我老妈绝招,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我大哥正边出门边夹眼皮时,一巴掌从后脑勺拍过去,从此,我大哥夹眼皮的坏习惯不治而愈。要知道,我妈的手掌是练过的,每天搬料石,那一掌力道刚好,稳准狠,不偏不倚。隔壁的大哥好多年了,还这样夹。
  
  还有一回。我和大哥爱学别人的结巴子说话,然后,我们俩都变成了俩小结巴。这回又被我妈看到了。她说老娘蜀道山,你们俩赶快改了。上回她那招太狠了,我和大哥心有余悸,楞是把结巴的毛病改了过来。我妈是嘴凶得厉害,虽然她是文盲,她却能在教育孩子中自己摸索到的道理。想到我们这些后来的妈妈们不都是自觉不自觉地执行着这套不成文的理论么?
  
  孔子是我国的教育家,也是万世师表,他也发明了教鞭,各种教诲语录,被后世整理成了弟子规。弟子规,很好地规范了小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礼仪规范,为以后惩罚小孩们各种作妖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个人认为,那些规矩有点死板,束缚了孩子们的活泼天性,可以相机行事。只要小孩子作妖,不太出格,睁只眼闭只眼很有必要的。
  
  我小时候很调皮,也很活泼,被我爸的板子教育弄得蔫了巴几的。小小年纪挨打是家常便饭。他打人下死手,不象别的父母,女儿富养哦,看别的小女孩子被宠得象公主一样,我羡慕得要死。我从不愿意亲近我父亲。打得太厉害了。记得有回我玩得疯,把他给我打酒的钱还有我们家的钥匙弄丢了,他从菜园子边上扯根杂木棍上来就作死地扑,你们要知道,杂木棍有点粗哦周长有一寸半的样子,那根棍子都打断。我记得最深的一次。后来,我只要闯祸,我就先看他扯没扯棍子,然后拚命地逃。不走让他打不是傻X吗?饶是这么离谱地挨揍,没得抑郁症都是万幸了。我的一半灵性都被他揍没了。难怪考不上名牌。
  
  我手上教孩子,手上总是有根细细的花草,花草就是竹扫把上抽下来的一根竹条。一鞭下来,春梦了无痕,却让人痛得呲牙咧嘴。大多数时候,我让他作妖,实在喊不到了让他尝尝什么叫皮肉之回味无穷。于是老娘蜀道山这台词很管用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658

回帖

2363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3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5 20: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主题

412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249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4-5 21: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娘蜀道山”,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梗?:)
孩子虽然尽量不要打骂,但是一些坏习惯不能惯,必须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1358

回帖

3623

积分

版主

积分
3623

版主

发表于 2025-4-5 2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这事,太复杂,或者太专业了。我们做家长的,跟着孩子成长,被孩子的学校请的专家、孩子的班主任教育过多次,然后搞得好像教育主要靠家长似的。坦率讲,我们那个时代,主要是学校老师教育,当然要遇到好的班主任,班主任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他甚至会影响你一生的为人处事。我们的父辈,或者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父辈,是农民与工人,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出生的那一代人,你能指望他们能把你教育到什么高度呢?坦率讲,我以为,一是个人天赋与造化,二是好老师。父母起一点作用,但,不大,不太大。千万别用高知家庭父母举例,毕竟凤毛麟角。

用武力与惩戒来教育,大约是中国传统的普遍的教育方式。就算皇帝老子,小的时候也免不了受教书先生太子太师的惩罚与强制。

所谓家风,大抵是对高知或官僚而言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虽有争议,但大抵也错不到哪。

今天中国的学校教育,大约把孩子们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658

回帖

2363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3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熙 发表于 2025-4-5 21:56
“老娘蜀道山”,我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梗?:)
孩子虽然尽量不要打骂,但是一些坏习惯不能惯,必须纠正。 ...

老娘数到三,一~,二~,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658

回帖

2363

积分

版主

积分
2363

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0: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K. 发表于 2025-4-5 22:08
教育这事,太复杂,或者太专业了。我们做家长的,跟着孩子成长,被孩子的学校请的专家、孩子的班主任教育过 ...

教育不动鞭子好像行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8

主题

412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249

管理员

发表于 2025-4-9 21: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明镜 发表于 2025-4-9 20:43
老娘数到三,一~,二~,三!

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75

回帖

1771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1771
发表于 2025-4-9 21: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老娘数到三——我家女儿,小时候也很调皮,我俩用《弟子规》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而教诲之。也时常发生“老娘蜀道山”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袖文学论坛

GMT+8, 2025-5-19 04:27 , Processed in 0.0703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