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山城重庆的沙区,是红岩的故乡,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是很多外地来重庆旅游的人要去的目的地,那里是江姐等烈士被关押和就义的地方。位于那中美合作所内的烈士墓,掩埋的是解放前夕国民党对白公馆、渣滓洞两个集中营大屠杀中牺牲的两百多名革命志士。每年11.27都有成千上万人前往悼念。烈士墓成了最好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 同样是在沙区,在位于沙坪公园最深处的一个幽静的林中角落,有一片高高的围墙围起来的区域。平时游人们不注意是看不出来什么的,以为是到了公园边缘的围墙边了。只有抬头越过围墙,仔细看,才能够从那围墙上方,透过茂密的树林间隙,看见一些方尖碑一样的水泥柱顶,而那后面,围墙外面,是一个教堂,高大的建筑尖顶耸立在那些小尖顶之上,使人很容易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因此不会去多想。但我知道,那围墙里面就是红卫兵墓,以前称为“小烈士墓”,那里埋葬着在文化大革命武斗中战死的四百多名红卫兵。 在一个周末,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独自走近了那片寂静的墓地。 穿过那久未有人走过的杂草丛生的小路,我走到了围墙尽头的一个唯一的小门边。一个不足一米宽、两米高的小门,在周围的高墙下,显得那么的狭小。一道锈迹斑斑的铁栅门,好在门锁已经锈坏了,被人扭断了,扔在一边。我轻轻地推开铁门走了进去。瞬间,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围墙内杂草丛生,落叶遍地。在杂草和树丛中,却象森林一样矗立起一座座墓碑。那些墓碑是那么的密集和凸立着,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强。那上面那些文字和图案,一下把我带回到了那已经久远的年代。 我走到一座墓前,那墓上是两支交叉着的步枪浮雕,墓碑上题字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碑文简单介绍,是某某中学的几个学生,好象是三男一女,都是十六、七岁,在某次战斗中牺牲。 十六岁、十七岁,正是花季年少,我真想象不出他们能有多坏?多邪恶?我一下想到在那些日子里,我们学校的一些高年级毕业升入中学的大哥哥大姐姐,曾经在学校是校宣的,好多还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呢。记得那时我们小学也要搞宣传,排文艺节目,我们还专门到那些中学去看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排节目,那时看见他们排的是《抬头望见北斗星》。记得在那样的夜晚,在中学的操场上,一群穿着绿军装,头戴五角星,臂带红袖章的红卫兵,在夜色中神情庄严地编排着队型,那满怀深情的歌声,在我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抬头望见北斗星 心中想念毛泽东 黑夜时想你有方向 迷路时想你心里明 …… 在我住家的大院里,也有几个邻家姐姐,那些天回来也是那么一身打扮:绿军装,红袖章,军挎包,上面还绣着“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那时给人的感觉好英姿飒爽。因为我们平时都熟悉了解,所以我敢肯定:她们是单纯善良的!那些天,她们经常是一群群的同学来家里,我们也经常好奇地到她们家去围着看,听她们讲一些学校的事情,听她们唱革命歌曲,当然,有时也能听见她们悄悄唱《异乡寒夜曲》等所谓灰色的歌曲(其实是怀念家乡的)。 后来形式就越来越严峻了,经常听见她们一起议论的是武斗的事情了。一天,一个平时经常到我们大院来的邻家姐姐的同学,好朋友,慌慌张张地跑来说,学校红卫兵团的负责人被刺伤,在医院抢救。我们平时都从她们的口中熟悉了那个学生领袖,邻家大姐马上决定:到医院去!于是布置那同学通知其他同学,她自己去买鲜花。那时我在她的脸上看见的是坚毅的神情,我心中甚是崇拜呢......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红卫兵这个名词,也成了令人诅咒的名词,成了历史的罪人。 但在我的心中抹不去那些印象,抹不去那些清纯和如火的青春!我要问:是谁,把一代天使,变成了恶魔?是谁,葬送了一代美丽的青春! 诗人顾成在私下参观了重庆沙区红卫兵墓时,留下了: “我没有哥哥/但相信你是/我的哥哥/我有姐姐/但相信你仍是/我的姐姐”的诗句。 可惜的是,顾成也最终成了一个杀人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