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与自性,回溯与演绎
在图书馆乱翻书,看到一本讲罗教的书,再去看相关的书,大概有七八本的样子,研究民间宗教的。
过一阵子再去看,那七八本也不见了。
后来在图书馆的官网上,看到原著的扫描本。比较失望,讲得很一般,像是顺口溜一样。
佛教讲空性,那是回溯,回到原点,但那个原点是佛陀那里么?佛陀也不过是线上的一个点,图上的一块儿拼图。只不过这个拼图年深日久,收纳了若干想法,成为了一个思想宝库,说是宝库也可以,说是大杂烩,大拼盘也可以。
最可宝贵的主要是两点,一点是思维的方法,一点是思维的内容,但思维的方法,历史久了,也单独列为内容的一部分。所传的不过是这两点,方法和内容。
方法是如何回到空性,但回到空性那里,就什么都没有了,比如回到大爆炸的原点,或者比这个原点还要靠前,那超出想象了。空性什么都没有,看似无用,实则有用。
回到空性那里有什么用?可能就是为了呈现自性吧。
空性是无,自性是有,何期自性,自性圆满,只有回到空性那里,自性才呈现绝对理念的“圆满”状态。
空性可以达成,但不是目的,到了空性,呈现自性,自性多样,就是宝库里的各色各样了。
佛学也好,佛教也好,固然好,但解不了数学题,做不了物理实验,也研究不出新技术新产品。
佛教也不是唯一的思想宝库,思想资源多的是,作为思想资源之一可以参考学习的。专业的修习实修者,也值得尊重。借鉴佛学的理念,也可以参照,有助于个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发挥其合理的功能,都没有问题。
空性为一,自性多样,空性可达,自性可居。
|